-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介绍学籍信息系统时,称学籍系统一期将建设五级应用系统中的核心学籍管理和营养餐管理功能。有关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孩子某天有没有吃到国家补助的“营养餐”,吃的是什么。二期还将加入校车管理等功能。这只是发挥学籍信息系统的监控功能——了解一些全国性助学政策在各地、各校的实施情况,学校老师只要在学籍信息平台学生的学籍号中登记学生的信息,全国和各省的教育管理部门就可以知道。
但有了上述功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辜负了其作为全世界第一的“声誉”。学籍信息系统还应该通过技术服务于学籍管理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在数据“一个也不能少的”的基础上做到求学“一个也不能少”、经费保障“一个也不能少”。而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取决于教育部门是否动真格推进教育改革。与此同时,在使用学籍信息系统时,要避免以下两方面问题。
其一,学籍信息系统被闲置。我国地方的学籍信息平台早就启动建设,但有多少发挥作用呢?就是发挥作用的地方,也只是起到学生信息登录的作用,没有进一步开发系统的其他价值,比如跟踪学生学籍的变化,审核地方教育、学校虚报的补助学生名单等。
其二,学生信息造假。学籍信息平台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信息客观、准确,如果录入的学生信息不实,那么,以此为依据的学籍管理、财政拨款、学校管理监督都会出现偏差,而在防患信息造假方面,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合理的机制应是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录入信息的管理、监督,不能仅由学校自己操作,拿营养餐来说,如果学生没吃什么,而学校录入吃了什么,谁来审查、监督呢?再比如,就是建立学籍信息跟踪机制,可如果信息本身录入有假,这就难以有效跟踪学籍信息变化。学籍信息系统本就为防止信息造假而开发,如果这套系统的使用出现造假,那情何以堪?熊丙奇(上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