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城市暑假:“小候鸟”遭遇二次留守

2013年08月16日10: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候鸟 父母 城市孩子 家庭生活 补习班 城市暑假 家长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阚枫)每年暑假,都有一群孩子的暑假轨迹是辗转于城乡之间,他们假期心愿就是和背井离乡的父母团聚。然而,千里赶赴城市之后,面对陌生的城市和疏远的亲情,这些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见到父母后又面临新的留守。

暑假作业上的“家长签字”

8月7日深夜,西安火车站,11岁的李文昊跟着表叔坐上返回安徽老家的火车,结束了和父母短暂度过的“家庭生活”。虽然,行李中满是父母买的新书包、新文具和零食,但是再次离开父母,即将成为初中生的小昊还是抹了眼泪。

7年前,李文昊的父母来到西安打工,当时只有4岁的他跟随爷爷奶奶度过了整个小学时代,母亲范丽甚至计算过,7年来,自己和儿子共度的时间只有210多天。常年的聚少离多让11岁的小昊对父母既想念又生疏,范丽说,7月初小昊初到西安时,并没有他们想象中儿子见到父母的那份兴奋,“前三天他甚至很少跟我们说话”。

为了消除儿子对自己的生疏感,逛商场、游景点、吃夜市……范丽和丈夫专门请了几天假,陪儿子在西安好好玩耍,小昊也在城市的新鲜中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但是,这样的团圆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父母上班,小昊只能待在家里写作业,虽然在西安住了30多天,但是小昊一家团聚的时间并不多。

“他曾尝试跟这边邻居家的孩子玩,但是这边的孩子们玩的时候都在讨论网络游戏啥的,这些小昊都不懂,也玩不到一起去。另外,城里的孩子白天一般都去上兴趣班,也没几个闲在家里。”整个暑假,小昊的表叔一直负责在家照看小昊,他说,由于环境陌生,除了周末跟着父母上街,平时的李文昊很少走出父母的出租屋。

离开西安的前一天,小昊拿出在西安完成的暑假作业给父母,让他们签上名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母亲范丽说,自己至今都很难过。

“孩子都要上初中了,从小到大,他作业本上的‘家长签字’有爷爷的名、有大伯的名、甚至有表哥的名,就是没有过爸妈的名。”范丽说,外出打工7年,虽然每天都在给孩子挣钱,但是欠孩子的却更多了。

陌生的城市 疏远的亲情

同样是来回于城乡之间的“小候鸟”,已经在北京跟着父母住了一个月的王琦却经常跟父母说,自己想回家。

王琦的父母从河北邯郸农村来北京务工已经12年,他们从工厂流水线上的小工,一直打拼到如今自己开始经营一家水果店。因为躲避超生追查,8年前王琦出生时,父母带着哥哥王跃来到北京,王琦则由爷爷奶奶从襁褓中带到现在。哥哥是“随迁子女”,妹妹是“留守儿童”,王琦一家就这样度过了8年的两地生活。

“孩子小,可能感受不到,但是我们心理明白亏欠闺女太多。”王琦的爸爸王军才说,暑假把女儿接到北京,是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亏欠,也为了兄妹俩能增加感情。

王军才的考虑并非没有缘由。因为长期的聚少离多,对于妹妹的到来,11岁的王跃不仅没有兄妹团聚的欣喜,反而表现出些许排斥。

“他不愿跟琦琦一起玩,霸占电视机不让琦琦看,还经常吵嚷琦琦。”王军才说,分居8年,两兄妹之间的心理疏远是自己最担心的,“等过两年攒点钱了,想啥法子也得让闺女过来。”

因为父母忙着水果店的生意,平日的王琦多是呆在店里帮着妈妈做饭或者照料生意。眼看这个“北京暑假”就要过去,但是面对记者“都去了北京哪些景点”的提问,8岁的王琦除了提到全家人去了天安门和动物园之外,再没有更多的“游玩”记忆。

因为环境的陌生和亲情的生疏,在跟记者的聊天中,王琦多是沉默寡言,但是提及在北京打工的父母,这位8岁的女孩很敏感地回应,“我爸妈不是‘打工’,是‘做生意’,等有了钱就会接我过来上学。”

“小候鸟”的暑假谁来关怀?

与那些渴望逃离各种“补习班”束缚的城市孩子相比,暑假在李文昊和王琦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眼中,更多的是一次“全家团聚”的难得机会。

但是,正如李文昊、王琦那样,千里赶赴城市之后,匆匆的团聚似乎并没有给这些暑假里的“小候鸟”更多的家庭温暖。面对城市的陌生和父母的忙碌,他们的“城市暑假”变成在城市中的“二次留守”,再度陷入孤独。

“无论留守儿童在家乡还是来到城市后再度留守,缺少家长管护和陪伴的暑假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和心理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离开学校的集体生活,暑期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关注这个群体的暑期生活,通过一些社区活动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管护和关怀。

对于这些“小候鸟”的“城市暑假”,夏学銮建议,一些外来务工群体集中的社区和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给务工者和他们孩子暑期团聚生活提供便利,比如免费提供一些暑期活动的场所,组织一些打工子女暑期活动,保障这些孩子在城市的快乐生活。

根据全国妇联今年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21.88%,这意味着,在中国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根据这份报告调查,留守儿童最大的心愿就是与父母团聚,大多数孩子对情感呵护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渴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双亲的陪伴和教育,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制度入手。”夏学銮称,城市化进程中,全社会在给予留守儿童关怀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制度壁垒,让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真正得到城市的关怀。(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完)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