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新网兰州1月10日电(记者 张道正)对交通不便、没有食堂且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生活习俗特殊的民族地区学校要给予特殊支持;冬季要尽量缩短分餐时间,对加餐食品进行加热,保证学生吃到热饭热菜、喝到热汤热饮。这些细化的要求是甘肃省教育厅日前下发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
中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是一项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健康计划。官方试图通过财政补贴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吃得更有营养些。目前,这一计划正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市进行试点。
甘肃省58个试点贫困县正在此列。为此,甘肃官方出台各项政策文件保障学生享用“免费营养餐”,目前,甘肃23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由政府提供的营养餐。
记者10日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操作形式简单、基础工作滞后等问题,该厅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完成“规定动作”,防止产生“挤出”效应,对边远困难地区和学校给予特殊支持。
这份通知要求,甘肃各地方教育部门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增加的食堂聘用人员工资、食品配送费用等纳入当地财政妥善解决,不得挤占学校公用经费,更不能挤占国家膳食补助。要统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各类针对农村孩子的扶贫项目补助、社会捐赠赞助等,妥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就餐问题,逐步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甘肃官方要求对交通不便、没有食堂且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生活习俗特殊的民族地区学校,要在充分听取当地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制订有针对性的供餐方案。在安排食堂建设项目时,要对这些学校给予特殊支持。在食堂(伙房)建设没有到位前要制订细致、稳妥的过渡方案,确保这些学校正常供餐。
此通知强调,始终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和供餐单位(包括供应蛋、奶等加餐食品的单位)之间、学校与食堂管理人员之间均要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