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高考不仅考的是学生,同时也在考家长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母家亮摄
2012年11月14日,陕西省招办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规定截至2013年8月31日,常住户籍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陕连续学籍均满3年者,自12月1日至7日进行高考网上报名。
与往年相同的“户籍学籍双三年”条件不变,这意味着广受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截至目前在陕西尚未放开。不过,《通知》中也留有余地,写明“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随外出务工父母在外省就读考生参加高考报名的条件如有新规定时,另行安排落实”。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高考考生的基本权利,解决陕西在外省务工人员子女的“异地高考”难题,让陕西考生可以在家乡顺利参加高考,《通知》中还作出补充规定,对户籍一直在陕西、长期随外出务工父母在外省就读、在陕学籍不满3年者,可以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
陕西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郝春怀介绍:考生本人或随父亲(母亲)因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调动)正常迁转在陕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此时,陕西也正在加紧制定外省籍来陕务工人员子女在陕西参加高考的具体方案,成熟时将在报省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
进城务工家庭:孩子的升学“等不起”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当听到梦想多年的“异地高考”,有了国家层面的“时间表”时,在西安打工的安徽籍装修业工人黄德彪一家,为这样一则“很实惠”的新闻,兴奋了很长一段日子。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45岁的黄德彪和妻子,都是装修业的贴砖工人,2004年从安徽老家出来,已经在西安工作了8年。租房子安家,买汽车跑业务,言谈举止间,他们俨然是个陕西人。然而,一双上中学的儿女还在安徽读书,这是老黄家多年的“心病”。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存在着两难”。如果带孩子来西安上学,没有陕西户籍不能在陕参加高考,在陕西上学回安徽高考,两省的教学和命题不同,孩子明显是要吃亏的;不得已把儿女留在安徽老家上学,老黄又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了。
这个老黄家的两难选择,也是众多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实际困境。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从这一年起,“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解决方案,为随迁子女的就地上学开闸。
近年来,自2008年起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孩子,逐渐步入了参加高考的年龄段,孩子的升学已经“等不起”了。随着进城务工队伍的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多,他们的升学考试问题,特别是“异地高考”,困难正在突显出来。
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在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已达2.6亿,其中跨省市进城务工人员总量2.2亿。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起,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户籍加学籍”的传统制度,显然牵绊着几亿人的切身利益。
“我们家在陕西奋斗了多年,也准备在陕西扎下根去,以前孩子的升学有顾虑,我也不敢买房置家业,有了这么实惠的政策,我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为人父亲的黄德彪内心充满了阳光,“陕西细则什么时候出台,我就第一时间把一双儿女都接过来。”
陕西“开闸”难度不亚于“北上广”
10月31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省份,自2013年高考开始实施。11月30日,江西省实施细则发布,只要在江西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者,自2014年起都可就地参加高考,成为已出台细则的省份中“条件最宽、门槛最低”的一个。
然而,陕西省关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实施细则,目前仍在具体调研与制定阶段。截至目前,在全国部分“异地高考”需求最为强烈、争议最为激烈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实施细则,也尚未正式向公众发布。
当高考报名之日来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两个不同群体的争议在升温。10月中旬,当非京籍学生家长代表,前往北京市教委就“异地高考”表达意见时,20余名反对“异地高考”的京籍人士也出现在此,双方产生言语争执。持不同观点的人们,还在网络上进行了激烈争论。
陕西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郝春怀说,从目前来看,公布实施细则的省份多为异地高考的“流出地”。
多年来一直是“流入地”热点的陕西,有着复杂的区域教育环境,决定了制定细则的压力和难度之大,几乎不亚于“北上广”三地。如果今年开闸,陕西将增加近万名外省籍考生,这无疑对陕西本地考生形成一定的竞争和压力。
连续多年,由于地处西部,经济、文化观念以及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等问题,陕西每万人口中高考考生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份,曾达到了每万人口中100人参加高考的比例,一度位居全国首位。相较之下,其录取率却在今年才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还正在缓解这一不容乐观的教育难题。
同时,2011年陕西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78所、成人高等学校19所,另有独立学院12所。由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陕西相对集中,一本、二本高校资历老质量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又较中、东部许多省份略低,所以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样,陕西也是“高考移民”重点选择的区域之一。反对开闸的本地考生家长,本着既得利益不能受损的立场,形成了一支规模强大的“异地高考”阻力军。当既得利益者与新的利益诉求方有所争执时,双方的沟通与谅解尤为重要,也有待于制度的全面完善。改革不仅需要勇气,还更需要平衡的智慧。
开闸不开闸,何时开闸,怎么开闸。陕西面临很多艰难的选择,那些为陕西发展作出贡献的进城务工家庭,的确有就地参加高考的紧迫需求。但是如果贸然放开“异地高考”,还势必会引来大批的“高考移民”,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被动局面,不仅无法保证本地考生的权益,还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难题。
要放开也要封堵"恶意竞争"
早在2002年底,陕西省曾针对“高考移民”作出规定,明确在陕户籍满三年的考生才能就地参加高考。即便如此,在2005年底陕西铜川爆出“高考移民”大案,查处500多名外地考生采用“虚假户口”等,冒充本地考生进入陕西高考大军。
鉴于新的“漏洞”出现,陕西省于当年出台“户籍学籍双三年”的规定。尽管上了“双保险”严格审查,但在2011年仍查出“高考移民”113人之多。采取何种办法为“异地高考”开闸,制定细则的考量范围进一步拉大。
目前,在我国高考管理制度中,招生计划分省下达、各省、市、自治区分别评卷、分别划定不同的录取分数线等。有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分数线和录取比例的不同,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迁入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地区应考,被称为“高考移民”。
“政策不公平,有了漏洞就不要怪我钻它”,这句“高考移民”家长的直白心声,在网络上颇有共鸣、流传甚广。“高考移民”,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现象,严防“高考移民”,也是任何一个“流入地”区域的极大困扰。
在国家层面提及的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
陕西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郝春怀进一步解释,对于外省籍长期在陕务工、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其在陕参加高考,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针对怎么放开“异地高考”,实施细则还必须具有前瞻性,要放开也要封堵可能出现的“恶意竞争”。
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深入分析。目前,部分热点“流入地”已经衍生出一些“地下产业链”,高考前买房子、办双籍,高考后上大学、卖房子,形成了一支发“漏洞财”的生力军。有专家提出异议,那些严苛的限制条款,在封堵有条件的家庭上作用有限,反倒堵住了那些进城务工家庭,让合理的诉求得不到照顾。
教育、公平、正义,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我们身处人才流动日渐频繁的发展时代,尽管采取“打破招生计划、采取统考统招”,这类“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尚不现实。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平衡省际录取率、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等新的问题和探索,必将促使已存在数十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制度,在改革中走向更加公平、更加灵活、更加多样。
陕西何时放开“异地高考”,人们期待着。 (记者 梁潇 李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