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价体系。这是记者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获悉的。《意见》明确要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但学生体质每况愈下,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相较2005年,2010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19~22岁年龄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由于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虽然有了“校园长跑令”这样的尝试,但在高考的指挥大棒下,体育的高度也仅停留在口头上,长期强调学业成绩,无形中剥夺了体育锻炼的机会。对此,进行制度层面的矫正,让体育真正被重视起来,落实下去,确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体育锻炼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到把学校体育纳入政绩考核,及至学生体质若连降三年干部考核将一票否决,再到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价体系,可以说,学生体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重视。对于欠账较多,形势严峻的学生体质,充分“补账”本无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学生体育变成了另一种“竞技体育”。
虽然体育纳入高考是一种国际惯例,比如法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只是在国内,体育课是和“考试”连接在一起的:跑步是为了达标,跳远是为了及格……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细化的指标,攻克一项项指标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
学生体育纳入高考,必须解决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由于我们城乡不同,地域不同,先天体质和资源分配不同等因素,在考试上的科目设置就显得极为关键,如何体现兼顾性,又要实现公平性?比如,由于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杭州的孙杨和叶诗文成绩显著,于是杭州市体育局还联合教育部门,把游泳纳入了中考[微博]体育科目考核和中小学必修课,如此做法不免偏激!
体育课也好,文化课也好,本质上还得从素质教育本身入手。时下的误区在于,表面上体育是素质需要,但却未必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如何将学生素质培养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得从教育体系出发改变体育纳入高考还当防应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