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问题根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

2012年09月03日11: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考 优质教育资源 意见 考生录取 招生计划 高地 异地 升学考试 流入地 随迁

中国政府网公布《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指出,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本报9月1日6版报道)

应该说,出台的《意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异地高考方案,而是关于各地制定异地高考方案的指导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地除了在出台方案的时间上没有太多自主权外,事实上拥有了制定异地高考方案的较大自主权。

同时,除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这样的“宣示性表态”外,《意见》的精髓早已通过教育部官员的相关表态为公众所熟知。比如,地方在方案制订上的自主权,异地高考应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

事实上,虽然没有官方准确的统计数据,但相比于庞大的高考人口来说,需要异地高考权利的考生只是很小一部分群体,而且《意见》还小心翼翼地通过增加当地招生计划从而确保当地考生录取比例不下降的办法,对异地考生流入地进行“安抚”。更何况,流入地还能够借助职业、社会保险、考生连续就学年限等方式来“掌控流量”。综合这些情况看,异地高考虽然很难,但也不至于阻力重重。

可是,这注定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异地高考表面上看只是对一小部分群体高考便利的放行,但实际上是对一大部分人福利特权的冲击。从现实情况下,凡是推进异地高考呼声最强烈、难度最大的地方,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是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高地”,其教育资源的优质程度,甚至可以把一些偏远的乡村拉下半个世纪的差距。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凭什么一部分人心安理得地享受优质教育,而另一部分人就得默默接受命运安排?

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地高考看似在冲击当地人的高考特权,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平均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前提下,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高地”,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条件地为一部分人放行,实际上是在向更多人表达出“参与分享”的暗示,无论当地怎么设定社保年限、考生连续就学年限,都会让更多的人未雨绸缪地提前涌入,而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又会让当地制定的异地高考标准“飘上云端”,成为一种变相的“高端人才引进”,而不是具有普惠性的“异地高考方案”。

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和日益强烈的公平诉求,无一不昭示那种在区域分割之下的差别化资源分配行将走到尽头。如果没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无条件的平均分配的努力,任何改革方案无一例外都是既得利益群体享受既得利益的规则在形式意义上的变化,对于真正需要的群体来说并无实质性意义。(志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