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小学新生超三万 小班被迫变大班(图)

2012年08月14日11: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小班 新生入学 小学一 妈妈 书桌 老师 家访 大班 教育局 进城务工人员

记者昨日随老师家访2位小学新生——

在这些孩子家,饭桌和凳子就是书桌

家访一:卖烧烤的爸妈送女儿学舞蹈

家访的第一个学生,住在杭州兴隆路。朱老师带我们绕了两个弄堂后,还没有找到,只能停下来问路。到了地方,碰到一个正在停电瓶车的中年妇女,一问,正好是要家访的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孩子在家吗?”妈妈说,刚送到附近的幼儿园。朱老师说,孩子最好能接回来。爸爸马上骑上电瓶车,去接女儿了。

女孩家房子是租的,大概20平方米不到,门口有一个公共间,是做饭的地方,有3个煤气灶,可能是三户人家一起用的。妈妈说,这里是一个房东,大概有十几户人家租住在这里。

小女孩是陕西人,爸爸是做烧烤的,白天妈妈在家把菜用竹签串起来,晚上6点,爸爸就出门卖烧烤,一直到凌晨三四点回家睡觉,一直睡到下午1点多。

看得出来,这对夫妻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大的房间,专门摆放了一张漂亮的小书桌,还有一把蓝色的小椅子。“孩子要读书了,做作业需要有一个地方。”妈妈说。摆放书桌的那面墙上,贴着拼音、1—100的大贴画,还有小女孩画的画。记者看到了一张小女孩上舞蹈培训班的奖状。

家访二:小男孩暑期读了学前班饭桌是他的“书桌”

家访的第二个学生,是男孩,住在杭州徐家埠北路。在路上,朱老师给男孩妈妈打电话时,手机一直关机。“昨天还讲得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关机了?”好在朱老师还有男孩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的电话,问到了另外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妈妈说她在四季青市场,马上赶过来。

等了二十分钟,男孩和她妈妈终于出现了。原来,这家人今年自己办了一个服装厂,正巧要送货,就把家访的事给耽搁了。他们是安徽人,1997年来杭州,爸爸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地奔波,照顾孩子的责任,都在妈妈身上。妈妈很忙,经常住在厂里,男孩就跟妈妈一起,有时也要住在厂里。

七拐八拐,来到了他们住的地方。朱老师说,报名登记时,不是这个地址,妈妈解释说,几个月前刚搬过家,不用过多久,又要搬家了。

他们住在二楼,一个很小的房间,七八平米左右,放着两个床,阳台被布置成厨房,还架了一把伞挡雨。记者在家中没看到什么故事书之类的。妈妈说,暑假里给孩子报了一个学前班,孩子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当男孩要写字时,就把边上的一个可折叠桌子打开,这是他们的饭桌,也成了男孩的“书桌”。(通讯员 李艳 记者 梁建伟)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潜力很大

每个孩子的家访,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朱老师来说,已经足够了。

朱老师说,她看了一下,几户人家家里都没有课外阅读书,她也跟家长私下交流了一下,没有家长会给孩子讲故事,在家庭教育方面,跟城里的家长比,差多了。

在整个家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不少孩子写作业的身影:在幽深的弄堂里,门口摆一张桌子,一个二年级孩子在做算术;在一间卖鸡蛋的店里,一个三年级男孩正在写读后感,他的周围是一箱箱装满鸡蛋的塑料盒子,他爸爸正吆喝着卖鸡蛋……

但朱老师对这些孩子有信心,“虽然是外地孩子,但他们跟杭城的孩子一样,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也很重视,只是方法比较单一,只要孩子肯努力,家长能配合学校,这些孩子也是有出息的。”朱老师刚带完六年级毕业班,她带的这个毕业班,成绩最好的,就是这些外地孩子。(记者 梁建伟)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