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让孩子教育孩子
举办第一届夏令营时,青草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在备课时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从第二年开始,夏令营从5天延长至10天,合作的学校也变得更多。到现在,他们已经在广州康乐、春华、启明、龙涛和龙江等民办学校开展活动。
与此同时,“青草”在执信中学、华师附中、省实验中学和广雅中学4所重点中学摆摊招募高中生志愿者,此外还通过网络等渠道招募一些志愿者和实习生。从2009年到现在,青草团队在外来工子女集中的民办学校举办了四届夏令营,平常还会在这些学校里开设周末营。
在2010年2月举行的哈佛大学亚洲与国际关系年会上,青草公益团队拿到了最佳项目奖。
南方日报:青草公益团队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向芯:我们面对的是三个群体:一是在广州上初中的外来工子女;二是担任志愿者老师的高中生;还有一个是担任团队实习生参与组织活动的大学生。
青草公益团队想搭建一个“中间平台”,把外来工子女、高中生、大学生这三个“齿轮”连结起来,让城乡孩子在这里走向互助,以成长引领成长。
我们看重“朋辈教育”,师生都是年轻人,“让孩子教育孩子”,发挥学生的创意、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课本和知识点。
南方日报:一开始为什么会取名为“青草”?
王向:“青草”最原始的想法来源于执信中学绿色的校服,后来引申为每一株小草是很微小的力量,但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小草也可变成大草原。青草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名字散发着昂扬的朝气。
在青草团队里,“90后”年轻人掌握着话事权。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大的生于1990年,最小的生于1995年,团队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青少年主导”。资历稍浅的成员统称“小草”,资深骨干则被称为“老草”。团队给每个大学实习生配一名师傅,由“老草”指导他们提升公益理念和组织策划能力。
南方日报:夏令营的课程和学校教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王向:相对来说,青草夏令营课程更倡导一种创新精神。举办夏令营时,学校会免费出借课室给我们用。志愿者和外来工子女围坐在一起,讨论着社会、历史和文化,动手制作小马达等小发明。志愿者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公民角色、家庭责任、人际关系,树立“自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