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几天来,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些家长陆续接到电话通知:报名两所高中被称为“天才班”的招生计划取消。而这两个被叫停的高中班有个共同的特点——录取智力拔尖的超常儿童,将在16岁以前冲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这两所合肥市知名高中推出的“天才班”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近日,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认为,两校做法不符合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有关规定,紧急叫停了这两所学校招生工作。
这次出现的“天才班”尽管尚处于招生阶段便胎死腹中,但其留给整个教育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事件回放
两“资优班”均夭折
今年7月初,合肥一中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引起了整座城市的关注。
作为全市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合肥一中打破常规教育模式,宣布将与中国科技大学联手创办“创新人才班”,招收40名具有合肥户口、14周岁以下且完成初二年级学业的学生,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高中3年的课程。同时抛出了杀手锏——部分学生可直接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复试环节,吸引众多家长带着满脸稚气的孩子“跃跃欲试”。
合肥一中的“创新人才班”刚横空出世,合肥八中便紧接其后,表示将选拔50名左右智力超常的“资优生”,录取12岁以下达到小学六年级水平的学生,用4年时间完成初中及高中阶段全部学业,目标同样是考取中科大少年班。
然而时隔不久,当地教育部门于7月12日要求两所被冠以“天才班”的学校停止招生。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初中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义务教育法及安徽省、合肥市关于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学校不得采取入学考试或者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此外,一中、八中作为省示范高中,按规定也不能兼办初中,招收初中或初中以下学生。
社会意见
从叫好到质疑渐起
在被叫停之前,“天才班”曾一度受到舆论追捧。
合肥市不少家长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智力超常,能上“资优班”和高智商学生一起上课,有利于孩子学习进步和智力开发。还有市民认为,用少于正常教育年限培养出高校人才,是一条教育捷径,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对此,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创新班的目的是对一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是一次对教育模式的探索。
然而,当两个“天才班”被相继叫停,叫好声和追捧热逐渐降温时,舆论导向开始从赞美“教育突破”转变为质疑“教育公平”、“揠苗助长”。
“这样一个目标明确的班级,会不会让这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过早背上升学压力。”在合肥市一个暑期补习班,正在接孩子的藏女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不少家长都有同样的看法。
还有一些初中老师告诉记者,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进行培养固然是件好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但是在学生心智成长阶段,很容易形成“优等生”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在校园里会有地位差异。
对于舆论质疑,当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正是考虑到学制缩短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才作出停止招生的决定。
教育探索
谁绑架了超常少年
按照招生计划,两所学校将会录取学生90名左右。然而近3年来,中科大少年班面向全国招收人数在50左右。这就意味着将有超过一半人数的“小天才”面临被淘汰。
“这些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如果小的时候就明确树立目标,长大后面临失败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心理创伤。”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柯茂林告诉记者,这种人为带来的心理危机对孩子影响很大。这批学生的年龄在13岁以下,人格还不定性,就像小树苗一样。若是背负压力,如同给树苗压上石头,枝叶就会绕开石头从旁系生长,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人格分裂。
“批量生产超常生的结果是,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如愿考进中科大少年班,而绝大部分的学生沦为‘陪读’,回到普通班级重新学习。”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胡从发说,“陪读生”一方面要克服心理落差,另一方面要跟上普通班步伐,无论是心理上或是课业上对他们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普遍顶着升学压力,而且随着一批私立中学的进入,公立学校不再是一枝独秀。每年招生季节,公立与私立学校都会争夺优质生源,为升学率打下基础。这次两所学校将人才搜索年龄前置,毋庸置疑,可在更大范围网罗全市的“好苗子”。
“这些都是优质生源,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学校提高高考升学率和打响少年班知名度都是有利的。”胡从发说。但是升学率、知名院校达标率和口碑,这些显著的政绩不能以绑架孩子应有童真、教育以及未来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部分学子的精力与利益为代价,而且师资力量集中的背后,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些都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记者李光明 实习生范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