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如何让农村娃不输在起跑线上
民盟中央“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湖北调研纪实
安徽黄山黟县西递中心小学,两名山村留守儿童正在进行课外交流。郭志华摄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等,受到了农村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依然客观存在。缩小这些差距,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6月3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等,率民盟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到湖北进行年度重点调研。调研主题为“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从省会武汉,到革命老区黄冈;从平原地区,到鄂西贫困山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组深入到湖北最基层。
高中教育
农村娃更难上重点大学
青山白云环抱之中,一座座洁白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宽阔的塑胶操场色彩鲜亮,设施齐全,6月7日,走进投资1.5亿元新改扩建的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调研组的专家学者啧啧称叹:“这条件不比大城市的好高中差。”调研期间正值湖北高考前后,走访的校园里各个高中都挂满激励考生“金榜题名步青云”、“蟾宫折桂惊天下”的条幅,张贴着历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名录。来考场“踩点”的同学们眼中充满了紧张、热切与期盼。
硬件的改善虽令人欣慰,但是,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否缩小了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说:“‘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说起来很美,但我想问,现在的大学生中,农村来的学生占多少,城市占多少?”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统计,2011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生的一本上线率为6.8%,而武汉市约为20%左右,北京更是超过24%。恩施州州长杨天然忧心忡忡地说:“恩施地处武陵山区,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贫困人口近160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4。恩施落后的原因,显性的是交通,隐性的是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也坦言:“在一般高校农村孩子基本占50%,在教育部所属院校是30%—40%。这与城镇人口增加,有些农村孩子转为城镇户口有关系。另外,现在招生计划调整,在湖北招生的部属高校计划在减少,这造成城市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城市孩子上大学的优势大于农村。”
对贫困地区而言,高中教育质量的差距,一是差在硬件,二是差在软件,即师资力量。针对贫困地区办教育的困境,民盟调研组达成共识,建议国家加大各级政府对普高特别是农村高中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促进民办高中健康发展;促进相对均衡和多样化发展。建立普通高中分类评估制度,改变普通高中办学的“同化”趋势。
义务教育
教室挤、宿舍更挤
高考成绩其实是小学、初中到高中12年教育效果的积累。农村娃的小学、初中怎么上的呢?
“学生人均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远低于教育部要求,一个班最少有69人,最多的有93人。”指着拥挤的教室,利川市民族实验中学校长毛昌国告诉民盟调研组一行。
民盟委员陈秋荣问:“国家对中小学班额大小有明确限制,为什么还存在这种超级大班现象?”利川市副市长刘晓冰说:“由于这几年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基础教育向城镇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去年秋季入学新生一年级净增1000人。镇中心学校每年最少增加100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利川市花了很大力气,加强城区薄弱学校的建设。”
然而,地方投入仍然是杯水车薪。在利川市民族实验中学,调研组一行看到,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摆了8张高低铺,住16个学生。宿舍里孩子们连衣柜都没有,只能把衣物等放在床下。洗脸盆、毛巾等,只能放在走廊里。目前,全校1600多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有800多学生要求住宿,而学校只能接纳350人。随着撤点并校和寄宿制的普及,乡镇中小学的校舍、宿舍条件相比更拥挤,在利川市崔家坝镇中心小学,调研组看到这里2个留守儿童睡一张床铺,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住40人。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农村大面积撤点并校多有微词。但地方教育部门也是一肚子苦水:“学生向城镇集中本来就是大趋势,许多教学点生源也是越来越少。从教育公平角度,教学点上,一两个老师不可能每一科都精通,教育质量肯定比不上城市、乡镇的完全小学。而一个教学点,十几二十个学生,就占用了一两个教师,这又导致学生膨胀的城市、乡镇学校教师不足,‘超级大班’严重,真是左右为难。”
在如此拥挤的教室和宿舍里学习生活,每个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相对于城市学生更加有限,成绩怎么拼得过?所以,硬件投入必不可少。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建议:“应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对教育投入的分担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
寄宿学生
学习、心理困难多
看到这么多留守儿童、流动花朵小学低年级起就开始寄宿,索丽生关心地问:“小学生寄宿心理问题多不多?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小学就放弃组织校外活动,湖北或武汉这种现象多吗?”
“寄宿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年龄小的还需要生活老师照顾,可是我们很难在这些方面增加人手。”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义务教育阶段有超过1/5的随迁子女感到学习有困难,初中阶段这一比例更达到了1/4。而家长往往由于自身素质和时间有限,家庭监护不够,因而对接收学校管理和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说:“现在小学包括中学,都管得很严,学生校外活动基本没有,接触社会很少。”索丽生说:“的确,现在学校是无限责任,一旦哪个孩子出点事,就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寄宿生的辅导和教育?许多地方开展了一定探索,但让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师资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为解决农村留守孩子们的教师不足问题,湖北省从2004年起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引导2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全省1300多个乡镇学校任教,其中60%三年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乡村。今年3月起,湖北省又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每年全省统一招录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年薪3万到3.5万元,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2007年起,湖北省又多方筹措资金,开展“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新建、改造教师住房近2万套,未来4年还将再建2万套。对这些政策,调研组所到之处,听到了基层教师的衷心赞誉。不过也有老师心理“不平衡”:“我在农村工作十多年,月工资才2000多元,为什么新来的大学生一来就年薪3万元?”但是,拉平这个“收入差距”,地方财政还有困难。对此,索丽生等表示,应该建议推广湖北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各级政府共同分担、以省市政府为主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体制。
那么,到城市就读的随迁子女怎样呢?武汉是湖北经济最发达、进城务工人员最多的城市,目前武汉接收义务教育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共13.6万人,过去他们大多在民办简易学校上学,随着“两为主”政策的落实,现在95%以上已被公办学校接纳,就学条件明显改善。不过,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仍面临几个突出问题:比如,进优质学校难,导致区域内新的教育分化、不公;难以适应新教学进度、教材、考试题型、教学环境;缺少家庭教育与关爱,缺乏学习动力;等等。
结合湖北的探索和群众的期盼,调研组建议:扩大供给,规范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和资助制度;建立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田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