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画面提示:
2012年6月23日新闻
主持人:
我看媒体上已经有一个高考状元搜集令,诚邀各地的状元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还要找一找状元见证人,所以你看,大学的橄榄枝还没有抛出来的媒体的橄榄枝已经先行了。
解说:
如果说搜集令还算客气,有网站为了寻找高考状元方式更加充满霸气,那就是举报高考状元,为此网站还专门建立了聊天群,而独家专访、微博问答,历年高考状元男女生比例,从互动到统计,两天之内,搜索高考状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设计精美的报道专题。
除此之外各地的媒体也在大篇幅报道高考状元的消息,有的甚至是整版整版的报道。6月26日一家媒体甚至用了一个半的版面对高考状元进行了报道,从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到高考分数,志愿意向、兴趣爱好,还有立志故事可谓细致详尽,而如此之外报纸还组织了五名状元做客该报,接听热线电话,为未来的考生及家长传授学习经验。
白岩松:
其实很多年前的时候教育部为这种炒状元的现象在说“不”。2004年的时候他就说,希望各媒体和网站停止对所谓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已在网站上公布的请立即删除。不过这句话里有一个矛盾,前面是希望这块是立即,希望是表达一种态度,教育部并不管传媒,除非你自己的报纸。但是立即删除就有点强硬了,咱们这个先不说了。但是2011年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又表态,三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她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但是毕竟管不到媒体。
可是另一方面透过我们今天的采访也想告诉续梅或者教育部,我们发现各地高考状元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大多都是从教育部门来的,比如说当地的教育部门很多的记者说是热衷于把这种高考状元的信息披露出去,可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当地的著名的高中,尤其是出状元的高中,特别的热衷。所以呢,恐怕教育部真想解决这件事,你无法管媒体我也不倡议有什么事咱们就用禁或者管,或者不可以。但是你自己系统的内部是否能真正的解决好,或许可以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有做的开始强调好的,广东不再公布状元名单,2010年的时候。但是有广西“十不准”原则,禁止公布状元名单。刚出台这个政策之后第二天报纸就把状元公布了,弄得它也很尴尬的。
我们来看各地现在就全是状元爱打游戏、爱篮球,狂练数学我不知道对其他的中学生有什么压力大的时候就打球,善写小说用词准等等。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成功不可以复制,因为这里有偶然性,高考可能就比其他的学生高一分或者两分,但是大家只记住第一,没人再去关心第二。然后将来怎么样咱们也不管,所以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成功可以复印,正是在成功可以复印的前提下,几方出来了,报纸可以多印一些报纸,包括收视率等等都可以更多复印出来,它也在得益,媒体也在其中。这里有一句话不得不说,在平常的日子里,媒体大多数是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在炒状元的时候的确在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第二个,是商业家也愿意复印,复印更多的广告,因为它搭上了以后可以让一些状元代言等等,可以把产品卖得更多。
第三个,尤其是出了状元的高中,更可以复印很多的招生简章,扩大生源、扩大知名度,何乐而不为呢,很多的消息也是从他们那里泄漏的。在一系列的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绝对可以复印,并且他们主动要复印的过程当中,社会应该思考一些什么?我们继续关注这个热潮。
解说:
“状元粥”就着雨水也要喝,状元轿一人在上多人抬,这是2003年北京的一场全国六地高考状元秀;荣获55万高考巨奖,50万转赠家乡中学,这是2007年福建的一场高考状元秀。头戴文官帽,身穿状元袍、骑跨高头马、进拜孔子像,这是2009年广东的一场高考状元秀,尽管教育部一再重申,各省市教育部门不要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但是人们总有办法在第一时间知道今年的状元是谁。
画面提示:
2011年6月24日新闻
主持人:
日前教育部又再次重申,各地教育部门不得对高考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不得公布高考状元。
解说:
2012年6月24日,北京市公布高考成绩次日,京城就有不少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刊发同一新闻,北京文理高考状元皆花落人大附中,并对此事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大家的问题是,不是不得公布高考的状元吗,为何这样的消息还是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媒体上。报道中大家均引用了人大附中副校长沈先章的介绍,称人大附中自2004年以来包揽了十名状元,如此高调的采访又似乎并不仅仅是媒体单方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