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技能”孰轻孰重 技校生就业火爆生源匮乏

2012年06月12日14: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技能 生源 文凭 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市场 技校生 就业难 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新华网沈阳6月12日电(记者 姜敏)眼下,正当不少大学毕业生感叹就业难时,沈阳技工类学校却是另一番“愁滋味”:沈阳技师学院院长王金堂说:“用人要人的单位太多,手头的毕业生不够分啊!”

在技工类毕业生就业火爆的背后,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和技校生生源匮乏形成的强烈反差,家长们重视子女拿本科、硕士文凭,轻视上技校、学技能的现象值得重视。

技工类毕业生成“香饽饽”

在日前举办的辽宁省暨沈阳市第二届技工院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展洽会上,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沈阳市技工类学生一直很走俏,就业率均为100%。”2011年全市7000名技工类毕业生均顺利就业。

沈阳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100%。2011年各专业毕业生为2600人,5月份刚毕业就被许多知名企业“瓜分完毕”。“每年来我们学校招聘的企业都没招满,火一些的如焊接、汽车制造与维修等专业,等着要毕业生的企业已经排到2013年。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沈阳许多技工院校已持续多年。”王金堂说。

据王金堂介绍,有的企业为能抢到毕业生,除开出优厚的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等条件外,一些企业还许以“有通勤车”“免费午餐”“转正后福利分房”等条件“拉人”。

记者在该学院企业订单上看到开列的条件:

华晨宝马需要汽车制造与维修工、装配钳工等,“无试用期,上岗后月工资2214元+津贴500元,缴五险一金,有通勤车”。

沈阳捷众缺少焊接工,条件更加优厚:“见习期每月基本工资900元至980元+绩效每月平均1000元+津贴100元,加班及全勤奖另算,转正缴五险,午餐免费”。

22岁的赵旭是沈阳技师学院2011年汽修高技二班的毕业生,他去年5月被沈阳北盛汽车公司聘用,现为轮胎装配岗位的高级技工,上下班厂子有通勤车,中午享受免费午餐,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4000多元,他庆幸自己选对了技能,成为了企业“蓝领”。

目前,沈阳技师学院最“抢手”的机加、数控、汽修、焊接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被知名大企业“一抢而光”。

“技工荒”导致车工、钳工难求

技工类毕业生就业火爆的背后,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企业面临严重的“技工荒”造成的。在迫切的人才需求下,职业教育毕业生就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据了解,沈阳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47%,达到52.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虽然从2005年的9.7%上升到目前的26%,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仍有较大的市场缺口,不仅在机械锻造、铸造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汽车修理、焊接等方面受到热捧,就连新兴服务业需要的物流、旅游服务、烹饪、动漫、市场营销等专业也相当抢手。

“车工、钳工等技能型人才成为缺口最大的岗位,原因是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车工、钳工等人才更新的速度。在各种招聘会上高薪难觅我们急需的能工巧匠,经常是空手而归。”来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王厚彦说。

辽宁省人力资源调配中心发布的2012年4月职业供求状况分析表明,技术人员仍然是辽宁地区稀缺人才。81.64%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其中职高、技校、中专生的企业需求量占59.35%,而本科生的企业需求量仅占13.61%。

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2013年将超过2000万人,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过300万人。“毕业生生源与市场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不突破这个瓶颈,各类企业急需的大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无法满足,一线生产无人操作,技工荒还将持续。”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王丽对此极为担忧。

报考三本院校不如上普通技校

沈阳市就业与人才服务局局长孟庆伟介绍,目前,用人单位一方面需要高水平的尖端专业,另一方面需要适用型、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人,这样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职业能力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结构性矛盾仍是就业市场主要问题”。孟庆伟说。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待业人群逐年增加;另一边是技工类毕业生就业火爆,企业技工人员依然短缺,这是当前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

专家说,如果摆在家长们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上一所三本院校,多数面临毕业就待业的窘境;二是上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企业找上门来要人,找工作不愁。可能多数家长仍会选择前者。

教育专家指出,这一选择错位的背后是社会上长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上大学、拿本科学历,当国家干部才能挣面子、有出路。面对“技工荒”与职业教育“生源贫血”日益突出的矛盾,不仅给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如何摈弃旧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王金堂认为,教育应服从并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都要盯着国家建设和企业需求这个中心来进行。从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看,社会不仅需要“学历型”“理论型”人才,更加需要“技能型”“实际操作型”人才。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