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隐忧
量化的“杰出”,让人文精神渐渐远去
中国校友会网的解释在民众眼里,仍然有些苍白,“‘杰出’二字,并不能简单以权力和金钱概括。如果一个亿万富豪很有钱,但是一毛不拔也没有意义。”一位网友认为“杰出”的理解被这个榜单狭隘化了。
不少人认为,“杰出校友”的认定,要超越政、商、学界的范畴。
5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对其校友苗为民追授“杰出校友”称号。1962年,苗为民谢绝中国人民大学挽留,回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任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签下嘱托承诺书,捐献遗体器官帮助他人,捐出农村祖宅用作儿童图书室,以此作为自己最后的一份特殊党费。
苗为民既非官、也非商,但他比许多为官经商的人更配得上“杰出校友”的称号。“为何不统计去义务支教的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排名”、“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大学的价值所在”,在不少网友看来,校友会网版排行榜的遴选标准过于“肤浅”。
网友的呼吁乃至鞭挞,或多或少击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患处。“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别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样的言论出自名校教授,揪痛人心的同时,也将社会上蔓生滋长的功利主义倾向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使得大学中本该有的人文精神渐渐远去。
对于社会的种种质疑,赵德国欣然接受。他表示,凡是社会关注、又能反映高校办学和科学研究水平的质量指标都会成为他们评价高校的依据和改进的方向。
“我们的排行榜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只要条件成熟,我们会增加新的评价指标。”至于增加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他表示要看社会能否提供可靠的资信。“我也很关注苗为民高尚的人格,但是作为《排行榜》的一项指标,还得有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