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如果一个孩子想要进入理想初中,那么他的生活将是这样的: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他要进入“占坑班”学习,要力争上游,争取考进前三班。其次,要在体育、艺术、科技中学习一项特长并尽量考取更多的证书,以便成为特长生。同时,还要在班级成绩优异、积极参加活动争取获得区、市级三好学生以便取得推优资格——
这周末,北京市的“小升初”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报考艺术、体育、科技等类别的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分别来到各个中学考场,期待拼搏“最后”的择校机会。今天早上8时许,人大附中考点门口就被挤得水泄不通,一位家长主动维持起车辆通行秩序。而在上周末,5000多名考生赶考十一学校、13000多名家长陪同的“盛况”以及本周三北京八中“神童班”1:40的超低录取率都曾一次次搅动社会的紧张情绪。
对考生、家长来说,这场考试意义重大。因为,如果特长生考试未被录取,他们将面临“电脑大派位”。“这是最后的机会了,相当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也是这样告诉孩子的,只许胜不许败,失败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考生李月的家长王女士十分紧张。“为什么?”记者不解。“谁想等到最后一步‘电脑大派位’?”王女士说。
王女士的话显然说出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他们不断地交流着心得,愁眉不展。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有关政策,“小升初”是唯一被允许的考试。除了这项考试外,只有十一学校、三帆中学、五中分校等十几所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可以公开招考。但是,记者发现,不少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进入了考试状态。
“小升初”有多少种途径?
“小升初”有多少种途径?“北京市政策规定的入学方式是‘划片就近入学’和‘推优随机入学’,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占坑班生’、‘推优生’、‘特长生’、‘电脑大派位生’、‘共建生’。”研究“小升初”问题的资深专家闻风告诉记者。
有多少途径,就意味着有多少种考试。很多家长在孩子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行动起来了。“‘小升初’考试很难,但它并不是像高考那种千军万马的难,也不是像竞赛那种题目难,它难在路线多、岔路多、途径多,让人眼花缭乱。”今年遭遇“小升初”的学生家长王先生这样总结。王先生的女儿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报名参加了目标学校举行的课外辅导班,由于在这里有机会进入目标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占坑班”,希望真的能占据“一席之地”。尽管王先生清楚地知道,“占坑班”录取率很低,但他和孩子依然愿意尝试。他认为,这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我们普遍恐慌、普遍焦虑,每天都泡论坛,希望找更多机会。”王先生说。
根据闻风的研究,“占坑班”的录取率仅为22%到23%之间。“但‘占坑班’录取的孩子能直接进入初中的‘实验班’,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闻风说,“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可能比好学校的普通班教学质量还要好,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孩子很多只能在普通班学习,这是大家对‘占坑班’趋之若鹜的原因。”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大致还原了一个期待进入“好初中”的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孩子就要进入“占坑班”学习,要力争上游,争取考进前三班,进入前列。其次,要在体育、艺术、科技中学习一项特长并尽量考取更多的证书,以便成为特长生。同时,还要在班级成绩优异、积极参加活动争取获得区、市级三好学生以便获得推优资格。
这样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基本上小学阶段的节假日都将耗费殆尽,但这是大多数学生及家长的选择。他们希望进入更好的学校念书并为之努力,有这么多种途径,他们就是不愿意选择最后一种“电脑大派位”。原因何在?王先生向记者道出其中的玄机:“如果一个好初中有8个班,那么‘占坑班’进来的学生将大约占3个班,推优学生和‘特长生’大约占4个班,剩下1个班则是‘共建生’以及‘电脑大派位生’的。所谓最好的初中大多只拿出半个班给‘电脑大派位’,几率就像抽奖,家长们当然不愿意等到最后一步。”
要经历多少次考试?
“小升初”背后要经过多少次公开的、隐秘的考试?这个数字已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孩子从小学五年级就行动起来。
今天,刘天宇拿到了“目标中学”的通知书。他的妈妈终于松了口气,并在“小升初”亿度论坛上发帖介绍经验,她的经验是:“不要心疼反被心疼误”。“要准备那么多,孩子自然辛苦。但是这个时候,要狠得下心。心疼只会误事。”刘天宇的妈妈介绍说,“在‘占坑班’的五次考试,孩子都考得不错,已经接到通知了,我们终于‘上岸’了!”
张楠楠就没有那么幸运,他还在“考试”中。这个礼拜,他除了参加体育特长生考试,还参加了民办中学“北达资源”的考试。而在上个礼拜,他刚刚在十一学校参加完考试。“我们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没闲着了,因为推优要看孩子五年级的统测成绩。我们还到处搜集考试的信息,参加十一学校、三帆中学这些学校的公开考试。从家长的本心说,我们也知道考试多孩子压力大,但我们有时候宁愿考试多一点、宁愿‘占坑班’多一点。”张楠楠的父亲张先生说。
考试多、途径多,家长们一不小心就迷失在复杂的政策中。闻风告诉记者,有民办教育机构甚至开办起家长培训班,指导家长们如何不错过每一次考试,如何顺利走过这段焦虑的时光。
“小升初”如何更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杨敏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真正通过“电脑大派位”选择学校的考生占多少比例?2010年,东城区约有44%,西城区约有33%,海淀区约有40%——大部分学生在“派位”前就选好了学校。
“小升初”整个过程耗费的不仅是家长、学生的精力,还有金钱。杨敏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显示,一家三口,如果孩子遭遇“小升初”,为各种培训班支付的费用大约占全家可支配收入的50%。“真是劳民伤财。”张先生无奈地总结。
但是,“小升初”这道题是无解的吗?家长和专家都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安徽铜陵、山西晋中,国内不少城市都通过教师轮岗等措施避免了择校之苦,北京为什么不可以?师资轮换让相对弱势的学校也有提升的空间。”张先生说。王女士认为,应加强监督,对一些“条子生”等,一旦发现就按照违法违纪方式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给“小升初”一个公平的环境。
杨敏认为,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的关键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一些好的中学如果一直享有生源掐尖、师资优势和资金优势,择校问题将一直无法解决。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
而去年北京市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也给出解决择校问题的时间表:“2015年全市16个区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市级人民政府认定”。而在今年年底,东城、西城、朝阳等10个区县将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对此,杨敏充满信心。 (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