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57.5%的人认为应加强礼仪教育,让青年学会如何表达心意
社会学家慕毅飞认为,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在礼仪方面做得很好,有相当发达的礼仪文化。但现在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礼仪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送礼就是送钱”观念的盛行就是教育不够的结果。学校应该尽快开设礼仪课程,教育孩子怎样去待人接物。
调查中,71.5%的人认为,礼仪教育的缺失带来了礼仪盲区,导致青年不懂得如何通过适当的礼物来表达心意。
朱红文表示,伴随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会提升,在礼物的选择上会更加多样化,可能不会再拘泥于“送礼就是送钱”的观念,而是更重视精神层面的交流。我们应该尊重人们自主选择的送礼方式,要欣赏和珍惜交往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以物质交换来维系。应该让年轻一代知道,人的交往有很多境界,好的生活需要智慧和艺术。
“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年轻一代可以从送礼目的、送礼对象、收礼人喜好、如何送礼4个环节来准备礼物。送礼代表的是‘我对您的心意’,而不是‘我多有钱’。” 牛琳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习了解一些国外的送礼习俗:像俄罗斯人最反感“送钱”,因为那意味着施舍和侮辱;德国人和日本人非常在意包装,礼物本身不需贵重;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乐于收到鲜花、小工艺品、文化书籍、画册等,浪漫的法国人还对没有捆扎的鲜花情有独钟,大部分国家的人都对礼品没有金钱价值上的要求。
她说,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常备礼品的习惯,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礼品,往往能在紧急而关键的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文化与涵养应该成为年轻一代的送礼“内核”。
“更重要的是,送礼物只是表达爱的一部分,送心意也就是表达爱意。所以我认为,当下应以此为契机在全国开展一场关于‘爱’的学习,用心去感受别人细微的精神需求。”牛琳说。
调查中,65.5%的人认为青年应秉持“礼轻情意重”的观念;64.9%的人表示应该根据对方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当的礼物;57.5%的人认为青年应该加强礼仪教育,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和心意。漫画:邱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