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当下大学生最爱看什么书?一份某大学图书馆借阅次数排行榜或可做答:1.《蔓蔓青萝》2.《泡沫之夏》3.《潇然梦》4.《玥影横斜》5.《爱在唐朝》……前100名中,除第51名《宋氏三姐妹》和第100名《学英语规律338条》外,其余全为网络青春文学。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以“恐怖”二字为这份排行榜作注。而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恐怖”不足为奇。
“像砖头一样厚的书,我不愿意看。经典读物是对提升文学修养很好,但是上了一天课,实在提不起兴趣。还不如上网看看帖子,找部轻松电影休息一下。”语气中加了一点严肃,泰山医学院大一学生小张说,这是一种阅读“惰性”。
谈起网络头头是道,说到经典却三缄其口——这,似乎正是当代大学生文化生态的一个缩影。
习惯了“被安排”
快餐文化乘势而上
“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期间常读的书目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自然辨证法》;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全书》等经典著作。特别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们用了一个学期逐字逐句地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将自己现在的学术成就,归因于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
相较于现在的大学生,胡智锋认为他们更聪明、更独立、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善于运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不过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既享受着海量信息的便利,同时也容易在这海量信息中迷失。加之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的浮躁气息也侵入校园,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于是浅度阅读,快餐式的阅读出现,经典读物逐渐退出大学生的视野。”对于本报记者的大学生文化生活调查得出“快餐文化更受欢迎”的结论,胡智锋如此分析。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厌倦读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造成这些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们失去了自主性。
“当习惯了在被安排中生活的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忽然没有人安排自己,忽然没有了标准答案,在自己不能自主也不会自主的情况下,放任自流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于是流连于快餐文化,留恋于微博聊天,沉迷于K歌电影。这些不同于中学的校园生活,充满着新奇和刺激。”储朝晖认为当一个人没有自主性的时候,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今天的大学生要远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有见识,也被给与了更多的自由。可为什么不爱经典爱快餐呢?因为,在学校和社会上,让他们羡慕的不是苦读钻研读书人的生活,而是那些通过捷径获得成功,所谓‘成功人’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大学生的奋斗若没有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作支持,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充分振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