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形势新特点
教育乱收费呈现出更隐蔽、更多样的新变化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的重点治理,各个学校在教育乱收费问题上,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公开收取,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呈现了“项目更新、方式更隐蔽”的新动向、新特点。
记者走访了一些学校,浏览了网上很多家长论坛,发现“化整为零,分次收取”以及“避开锋芒、错时收取”成为很多学校采取的乱收费手段。在某幼儿园门口,有家长告诉记者,在幼儿园入园收费上,一些高档幼儿园费用每年在6万到8万元不等,若一次性收取一学年的费用,很容易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有的幼儿园化整为零,按月缴纳,这样平均下来,每个月几千元,就不会引人关注。
还有的家长告诉记者,每次开学时候,既是收费的集中时期,也是媒体关注的集中时期,有些学校为了避开公众视线,就在开学时只收取那些明文规定可以收取的费用,而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则放在平时收取。
“巧立名目,变相收取”也是很多学校惯常采用的手段。有的学校迫于政府规定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在学杂费上不敢公开加码收取,于是就改换门庭,利用开办特长班、补课班、兴趣班,乱发复习资料,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各种名目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费用等,变相增加学生负担,以此弥补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或为小集体牟取利益。
某门户网站育儿论坛版主“加菲猫”就反映,学校希望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但是又不能强制,于是就通过“家长委员会”安排布置这项活动,由“家长委员会”动员家长“自愿”缴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谢秀英老师指出,当前对于乱收费的查处数量非常有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较大的隐蔽性。很多学校在收费时,只收费不开票,学生在交费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凭证,学校以机构“信誉”保证交费学生在该校上学的学位或参与某种活动的资格,学生家长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接受学校的做法。最终,虽有乱收费之实或价格违法举报,结果却查无实据,不了了之。收费不开票成为各个学校应对乱收费检查并从根本上化解风险的重要法宝,这就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查处难度,乱收费现象也得以肆意横行。另有一些学校则通过将乱收费合法化逃避查处风险,其主要做法是将强制性的教育乱收费转化为学生家长的自愿性捐款,通过改变乱收费的性质使其变得更加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