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9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古城小学,两位老师正在看乡村孩子写在卡片上的教师节祝福。傅军摄(人民图片)
教师节前夕,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免费师范生看望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左四)。顾先生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曹文瀚摄
又是一年开学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乡村。
坚守在我国广大农村一线的484.3万乡村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大厦的基石,他们在山沟沟里传道授业,在村头校舍批阅作业,在简陋操场挥汗如雨,在田间地头奔忙家访……他们,是在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着的最可爱的人。
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从8月31日起,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票选乡村教师十大教育心愿”,向广大乡村教师征询意见,截至9月6日,已有3002人参与调查。让我们共同聆听来自一线的心声。
1. 祝福自己
提高待遇 减轻压力
“我1988年中师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扣除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等,每月打进存折的是1907元。”乡村教师覃永标感叹道:“提高收入,安居乐业,才能专心教学、提高质量啊!”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工资太低了,才1300块一个月,让我每天不得不想怎样去赚钱养家糊口,物价上涨太快,柴米油盐这些事有时候压得喘不过气来,照这样下去只能去做苦工了。”“师者”在网上留言。
这样的留言代表了多数乡村教师的心声。在“乡村教师最大心愿”的调查中,高达88%的票投给了“愿提高工资待遇,减少后顾之忧”。“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子王”,这句俗语仍在不少地方流传。一位青年教师坦言:“还不如去打工,在外面辛苦一星期胜过教师一月工资。”前几年外出“打工潮”冲击着教师队伍,乡村教师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厌教”现象。
除了工资待遇,在乡村教师最期望达成的心愿中,“愿有机会走出乡村,交流学习,充实自己”和“愿减轻职业压力”分别以31%和28%(数据截至9月6日)位居前列。
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其成长、工作、生活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城市,经常有教育专家传经送宝,教师可以到省内外、境内外参观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但对乡村教师而言,只能是“望梅止渴”的奢望。正如网友“小草青青”所言:“农村老师极少有进修机会”。当城市学校诸多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时,在农村,还有许多教师没摸过鼠标。
“一周21节课,还要批作业,跟学生谈话,备课,每次考评都是大难临头……”网友“高峰”留言称:“作为一名教师,是很累的。”人民网所做的“2011教师节调查:教师的幸福指数”显示,截至9月6日,在被调查的教师中,一天工作时间累计8—10小时的占50%,“一天工作结束时,总是觉得疲惫不堪”的占68%。一位中学教师问道:“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喊给学生减负,可谁来给教师减负呢?”
【记者感言】
“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学习机会、减轻职业压力”成为乡村教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三大期盼。教师节将至,在“重点走访慰问农村一线教师”写入教育部相关通知的同时,“三大心愿”也早已进入党和政府的视野。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已被写入法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国培计划”旨在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实现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规模……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上面的“经”是好的,但念到下面有时会走样。
法律能否严格执行?好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惠及乡村教师?这是乡村教师们的共同期盼,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祝福学生
改善条件 机会均等
一排陈旧的瓦房,墙体斑驳,颜色灰暗……在云南红河州西二镇海泊小学,三间土坯房加上两间砖木平房,承载着90名山里娃的求学梦。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并不鲜见。
“希望农村学校也配备像城市学校一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网友“梁从林”这样期盼。“国家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只够学校交水电费,炎热的夏天,教室里连风扇都没有一台,特别是在顶层,让老师和学生哪有心情教和学呢?”网友“李小梅”这样留言。在对乡村教师最大心愿的调查中,截至9月6日,“愿改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用品”的占27%。
网友“韩于”一针见血:“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绝不仅仅在于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留住优秀师资。”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把孩子送进城市,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从乡间地头走进城镇。在农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村里老师镇上走,镇上老师县里走,县里老师市里走,市里老师东南走。”
调查中,截至9月6日,“最大心愿”为“愿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机会均等”的乡村教师占34%。网友“易固臻”说:“我们希望乡村教师、乡村学生、乡村办学条件都能像城市里的一样好,早日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做到三个‘差不多’——教师待遇差不多,办学条件差不多,学生发展希望差不多。”
【记者感言】
“差不多”,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切的要求!一句“差不多”道出了乡村教师的期盼,也说出了乡村教师的辛酸,更体现出乡村教师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历史原因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这一点无法回避,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抹平。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在城乡差别较大的背景下解决起来,很有难度。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方针”中,“促进公平”赫然在列;“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深入人心;已有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看来,我们正离这三个“差不多”越来越近。
实现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乡村教师的期待,更是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传递的新希望。
3.祝福教育
育人为本 加快改革
“传道授业解惑,此生之乐!”在调查中,很多教师这样表示。正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执着热爱,才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王婷是一名高中教师,她说:“当学生用渴求的目光注视我时,当学生明白一个个知识点时,我由衷感到自豪,很有满足感。”
也有很多老师对当下有些教学模式感到担忧。网友“散宜生”留言道:“教育本应是生动、活泼的人与人的互动,心和心的交流。而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教育变成了生产流水线,老师成为机械、忙碌的操作员。”网友“柳州人”则感叹:“可怜啊!我们的孩子,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
“愿学生有出息,有更好的发展”,“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查中,乡村教师们发自内心地祝愿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网友“詹培青”留言道:“社会在发展,一代一代的人也在发展。学生是一本书,需要我们带着爱、耐心、宽容、鼓励和引领之心,去读、品、欣赏他们,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
【记者感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和选人、用人制度,大力推动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创造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学生,关注乡村学校,其实也是在关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祝福乡村教师:节日快乐,心想事成!(记者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