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孩子们在练武术操。
“从公办学校里出来,进孙瑞雪教育机构,然后又出来自己带孩子‘在家上学’。在我原来的生活圈子里,算是特行独立了。然而,这次研讨会才真正让我看到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广州六月小学堂创办者叶万红,在博客上如是述说自己参加“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后的感受。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这个研讨会,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办。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
逃离北京,办中国的“夏山学校”
研讨会的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建在云雾缭绕的苍山半山腰,面朝洱海,溪流茶园环绕,再往上走就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因为自己有孩子,梦想的生活里就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于是,就有了苍山学堂。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
他们具体而远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作为因材施教的典范而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创办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榜样创作的。
“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陈阵到大理新结识的朋友吴刚,原来是四川西昌的一名公务员,后来辞职办起了IT公司。他的小孩早慧,上到四年级就不愿去学校读书,于是吴刚把公司停掉,带孩子客居大理。目前吴刚15岁的儿子自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思考问题已经相当有深度。吴刚认为在家上学是非常高效、放松的学习方式,儿子在家读书,经常四处游学结交朋友,孩子也有足够开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