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市教委近日批复同意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6所高校2011年秋季继续在部分专业中进行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而平添波澜的是,复旦大学对招收插班生的先取消又高调恢复,让围绕插班生的种种争议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而上海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则向本报表示,不仅今年肯定不会招插班生,以后是否恢复,目前还没有纳入考虑范畴。
与统招生待遇相同
为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多种深造的可能,从2000年起,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教委先后允许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招收少量插班生,并将此作为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试点内容。各校的插班生考试均安排在每年的6月和7月间进行。只要是在上海的全日制高校就读,无论生源来自哪里,都可以参加插班生考试,包括民办院校学生。插班新生从录取高校的二年级开始学习,在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放上,享受和正式统招生一样的待遇。
生均经费无从转拨
然而,该项政策实施没几年,上海交大就主动退出了招生行列。去年复旦大学也一度宣布将从2011年起停止招收插班生。一时间,这项改革似乎一下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各方均觉得有些前途未卜。
尽管华东师范大学仍在坚守招插班生,但该校招办主任周鸿说,有一个影响招生学校积极性的问题,可能在制度设计时就没有被仔细考虑进去,那就是国家下拨给高校的生均经费,随着插班生的转学,这笔钱却没能跟着转移到新学校,特别是市属高校向部属高校转籍的学生,后者拿不到一分钱贴补。还有的高校人士表示,这几年的高考平行志愿填报,使得“高分落榜”的考生大幅减少,名牌大学已经不太可能通过插班生考试招收到更多“漏网”的高分考生了,这也使得插班生招生陷入了“鸡肋”境地。
转学能提高“匹配度”
由于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招生仍以国家计划为主,所以,对在校生转学的限制要比国外高校“严格”得多。也就是说,仅凭成绩、兴趣、学费等要素,仍不足以形成转学的合法理由。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转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而且,教育部还规定了若干不得转学的情况,比如入学未满一学期的,又比如是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等等。
但是,转学毕竟也应当被视作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之一。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说,自由转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学校,都有许多好处,有了转学制度,就会提高学生与学校、专业的“匹配度”。周鸿说,从相关的调研来看,插班生在进入新学校后往往会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他们在新的大学里拔尖的不多,但基本都能达到中上游的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