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多数学员有一份受教育的诚心”
本报记者 来扬
“我们去公安机关报案,提的要求并不是说想把这钱追回来,而是希望揭穿骗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更多的人不要再上当受骗,让那些有热情继续深造的学员,能够从国家认可的正规渠道获取相应的教育资源。”遭遇假洋文凭骗局受害者范蓉梅(化名)如是说。
她不认同此前“受害人自身素质有问题”的评论。她表示,尽管确实有一部分学员是“奔着证书来的”,但多数来受教育的学员“真的是有一份受教育的诚心,也很认真”。
据案件承办人饶明党介绍,在涉案的339名受害人中,八成是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高管人员。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的几份洋高校班级同学录中,外地企业高管的比例占了半数以上。
据范蓉梅介绍,她在听课中认识的学员,除了企业高管外,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刚硕士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而和她同班的30多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来自外地。“远的有福建的、广西的,他们每次来上课都坐飞机往返,还要在北京住几天,成本是非常高的。”范蓉梅说。
“在企业当高管的这些学员,大多数不可能有时间再去脱产深造。”范蓉梅分析,他们自身有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愿意花钱去参加相应课程的学习。“至于学位,其实我们不十分看重。当然,如果有相关的学位,对我们来说何尝不好呢?”
“这么一批接受继续教育热情这么高的人被骗子骗惨了,现在好多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还让这批人灰头土脸的,大家的这种情感你也应该理解,不愿意承认(被骗的事实)。”范蓉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她表示,自己和几个同学向公安机关报案,是希望能借此净化教育培训市场的环境,“把那些以合法外衣掩饰非法目的的公司彻底清除出教育培训市场”,“如果他们的违法成本不高的话,还会有人去效仿”。
“假洋文凭骗局暴露了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上存在的漏洞,我希望公众能从我们的被骗经历中吸取教训。”范蓉梅说。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
净化教育培训市场的三剂药方
本报记者 来扬
案件承办人饶明党为治理假洋文凭骗局开出了三剂药方。
“一是加大打击教育培训违法犯罪的力度,规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查,加强运行监管,净化市场环境。二是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三是加强重点高校周边及校内楼宇场所出租的管理,有效防止犯罪分子误导公众,实施诈骗犯罪。”饶明党说。
在雅力国际教育海外合作总监张南看来,要净化目前国内的教育培训市场,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增加作为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欺诈性国际合作课程的存在。社会公众也应该增加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在自身知识层面不够丰富或者不能对项目课程真伪性进行辨别的时候,及时向权威机构求证。
“媒体在为教育培训类产品作推广宣传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核。主流网络平台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发布不符合事实的虚假广告。”张南补充说。
“我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公益性的网站,对这类民间办学机构的真实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外公布,澄清什么样的教育机构是正规合法的。”假洋文凭骗局受害者范蓉梅(化名)说。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