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不论最后的结果怎样,南方科技大学都将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备忘录。
高考的第一天,备受关注的南科大45名学子无人参加高考。记者从南科大学生获得证实,据学生介绍,此前在南科大布置了两个考场,但是并没有学生去考试。(6月8日《新京报》)
高考期间,教育改革的话题再度升温。这不仅有高考人数连年减少、高考作文众说纷纭等议题设置参与“拾柴”,南科大学子是否参加高考更是其中一条重要的燃线。在教育部官员绵里藏针的提示下,在南科大朱校长近乎无奈的表态中,无一人参加高考也算是为整个事件画上了句点。可是,在教育改革的大叙事中,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逗点,即使对南科大来说,这仍然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对于学子直至南科大来说,无人参加高考是否应该引以为幸,目前还无从判断,也不需要判断。选择不参加已经备受争议且被学子认为禁锢能力的高考,并不能自动证明学子的举动是正确的。至少从眼下来看,高考仍然是大多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最公平的制度平台。问题的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尊重南科大对于教育改革的种种探索和尝试。在行政力量与自主办学的博弈中,在放弃部分利益和争取更多默许的拉锯中,教育部官员所说的“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将来在筹建的基础上能够开展一些教改方面的探索”是否只是一朵凌空蹈虚的“口吐莲花”。
其实,就此事件回溯南科大之前的种种际遇,便不难发现隐藏于其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从南科大没有获得招生资格的公示,到朱校长“文凭让社会来承认”的胸有成竹,从深圳市公开选拔带有行政级别的副校长,到朱校长“完全去行政有困难”的面有难色,从教育部官员南科大教改需要“依法办学”的指示,到朱校长“让学生自己做主”的小心翼翼……可以说,缠夹在振拔希冀和体制压力中的朱校长,每一次回应都是在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改革环境,而南科大每一步微细的奋争,都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政府的政策“施舍”。
需要看清且不能回避的是,无论南科大选择怎样的改革进路,都不能否认这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的探索。既然如此,政府部门的一颦一笑当然就决定着南科大的一举一动;既然如此,在社会舆论对南科大要“杀出一条血路”的期盼中,政府当然是这路上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既然如此,只要公权力不松手,任凭舆情滔天,南科大也难有建树;既然如此,南科大教改试验的成败,一定不在学子,不在校长,不在学校,而在于政府是否愿意让路。
因为看到危机,所以才想改革。因为需要化解危机,所以需要改革。我们希望执权柄者在面对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之时能大胆放手,使南科大在利益交错的链环中突击前进,为中国教改寻找一丝薄明的希望。赵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