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日前,广东省2011届大学生高校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在广州大学举行,300多家企业提供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吸引近万名应届毕业生前来竞聘。2011届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看好,但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企业需求之间仍存在“剪刀差”。专家呼吁毕业生:低调,主动,理性定位。
记者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要不就是没有入职规划,要不就是3~5年实现由技术人员到高管的转变。也许是励志故事听多了,规划变得不是很现实。”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公司朱涛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招聘工作中,不管是本科毕业生,还是硕士研究生都存在对应聘岗位认知欠缺的现象,导致在投递简历时“很迷茫”,或者做出一些与自我能力不相符的入职规划,让用人单位“很头疼”。
一家销售公司负责人则表示, 2011届毕业生多是1988、1989年出生的,站在80后尾巴上的毕业生和真正的80后有差距,“他们更真诚,也更自我。会有毕业生跟我讲一定要找一份管理的工作,我问他找不到怎么办,他告诉我说,‘回家等等看’。在欣赏他们坦诚的同时,我也为他们感到担忧。”
对此,记者采访了广东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的小张同学,他应聘的是JAVA程序员。他的入职规划很清晰地写明了在3~5年实现技术人员向高管的转变。小张说,“正常实现是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如果3~5年没有办法完成的话,会考虑跳槽。”
对于毕业生这种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华德国际健康产业集团的郑先生认为,毕业生要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入职规划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同时符合企业培养方向和个人发展方向,才会为双方创造大的发展空间。”郑先生认为毕业生可以不迁就岗位需求,但是也不要过分挑剔,以免错失良机。
广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利盛炜老师表示,2011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一个新特点:随着就业市场的回暖,企业招聘比毕业生就业表现得更着急。“每天学校都有两到三家企业来招聘,如果没有拒绝,今天来现场的会更多。”但是,“剪刀差”问题确实存在,利盛炜希望毕业生不要信心爆棚,“要更低调,更主动,适当调整期望值。”(记者林洁 实习生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