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教育磁铁效应调查:升学是最绿色的移民方式

2010年12月22日11: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民勤绿洲 教育财政 贫困生补助 寄宿制初中 教育教学 教育投资 教育机制 民勤教育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留住好教师与好学生两场“阻击战”

当前的中国农村教育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江苏如东、湖北黄冈、甘肃会宁在农村教育辉煌时代曾被人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三驾马车”,伴随着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地区间差异的加剧、户籍制度和人才流动的逐步松绑,这些“神话的缔造者”纷纷离去,神话也开始步步破灭。

民勤也并不例外。关于教师流失的惨痛记忆也曾经困扰过民勤教育。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4年间,仅民勤一中,流失教师36名。而这些老师往往是“高职称、高学历、学科带头人”。

这仅是民勤教师流失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师资流失的是生源流失。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勤县最优秀的学生纷纷到武威市读高中。

对民勤教育来说,这类似于“沙进人退”还是“人退沙进”的斗争。要守住阵地,就必须留住一流的师资,只有留住好老师,才能留住好学生。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个生态县来说,移民迫在眉睫。有人做过计算,以目前民勤脆弱的生态,起码要移民15万,才能勉强达到环境承载能力。教育移民在民勤县便有了某种现实意义。

来自民勤县水务局的数据表明,民勤县每个农业人口每年的用水量为1056立方米,以此为基准,恢复高考以来,通过教育移民,民勤县每年至少节约生态用水5000万立方米。21世纪开始的第一个10年,民勤县每年高考录取人数大约在50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学生,按照80%的农村籍学生计算,民勤高考输出人口每年可节约生态用水44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二十分之一的水量。

由是,民勤县教育系统打响了两场“阻击战”——挽留优秀老师,进而留住优秀生源。

刚开始,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诸如外流教师必须上缴进修费、培养费的“土办法”并没起到良效。为此,民勤县专门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重奖教师,获得这项奖励的教师每年额外拿到5000元。据透露,民勤县还在谋划继续扩大这个奖项的奖励范围,每年将重奖100名老师。

“其实并不是看重钱多少。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赵明发说。他是民勤一中的语文老师,连续3年捧得该项奖励。他回忆说,每年这个奖都要在县政府礼堂颁发,县四大班子集体出席,获奖者还将佩戴大红花。正是这些看上去并不时髦的做法,给师者以尊严与成就感,营造出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教师的崇敬和感激在民间更加“登峰造极”。每年高考录取结束,教师收到谢师宴的邀请络绎不绝。为此,县教育局不得不出面制止这种风气。收到邀请的老师经常只能“派代表参加”。

民勤一中校长李忠民介绍说,从2006年至今,该校的教师流动数量已降至个位数。目前,师资和优秀生源流失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在民勤一中最新的一本关于学校介绍的画册中,李忠民自信地将民勤一中名师们的照片和事迹编写了进去。而在过去,李校长坦言,“不敢往上放,怕外地学校照单子挖人”。

身为县教育局局长的马继杰也一度感到困惑。一方面,优质的民勤教育向外源源不断地输出了优秀的学生,而另一方面,回到家乡的优秀学子越来越少,民勤教育也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隐忧。

“只有通过教师培训,缓解并解决这个问题。”马继杰说。据他介绍,该局提出“三年胜任熟练、六年力争骨干、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目标,实施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以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成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