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入园难”呼声已久 中央高层多次发声
虽然国家层面的措施在总理调研后接踵而至,但这其中却非一夕之功。近年来,“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此起彼伏,不但困扰着众多适龄儿童家长,也引起高层的高度关注。
2009年中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长期制约中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城市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坊间流传的顺口溜,折射出学前教育的尴尬局面。
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
专家分析指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当前,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相关部门过于强调非义务性。类似“社会为主、公办示范”的办园思路,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由此导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中央高层多次发声。在今年7月举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国务委员刘延东当月在贵州、浙江、北京考察幼儿园时亦强调,要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首先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多地已出手解题中央政府开始发力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多地业已出招破解。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市未来3年将投入近15亿元用于解决“入园、入托难”问题。今后3年内将新建及改扩建600所幼儿园,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90%建设为公办园。此外,北京将在3年内实现90%以上来京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由公共财政“买单”。
北京市的教改纲要更是提出,到2020年,北京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公办幼儿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
将学前教育作为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来谋划、落实,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不断扩充教育资源,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共同发展的格局,一系列举措对缓解“入园难”正产生重大作用。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新增幼儿园(所)400多个,2009年在园儿童数比2004年增加8.8万。上海媒体今年7月份的报道说,目前上海有公办幼儿园784所,占总数的70.57%,民办幼儿园327所,占29.43%,公办幼儿园接纳的儿童约占八成。
而针对非上海户籍适龄儿童迅速增长的态势,正尝试由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鼓励兴办规范的、收费较低廉的三级民办园或“看护点”等办法,以补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天津提出将用三年时间,新建、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在稳步提升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迅速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和容量,力争三年内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在今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对未来十年中国学前教育划定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应分别达到95%、80%和70%。
因应这个目标,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措施,无疑是标志着中国已着手从国家层面发力,破解民众呼声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学前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