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见面就说几句话 企业欠缺诚意
相关人士:企业招聘应增强服务性 不过现场招聘会的主要目的还是收集信息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招聘会也许是一场体力竞赛。在太阳下排几个小时的队,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只问几句话就完事,这样的招聘也太简单了吧!”不少研究生抱怨见面过程太过简单,似乎没什么作用,而且很多企业迟迟来早早走,显然缺乏诚意。
而记者从招聘单位也了解到,很多单位到场只为收简历。2万毕业生参加200多单位的招聘,就算每人只投一份简历,平均下来一个单位也要接简历100份。华南农业大学招聘负责人坦言,几分钟的面试很难聊到实质内容,他们要将研究生简历拿回去“消化”。现场几分钟的简短沟通,一般会从专业背景和个人经验两方面审视毕业生。对于研究生,他们更喜欢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毕竟其优势在于更深入的专业理论研究。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梅成达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应法规来约束企业如何招聘、何时退场等,但企业应该更多地向学生展示其诚意,招聘条款也应该写得更细致更有指导性。也有人士发出呼吁,企业应该更多地承担些社会责任,为求职者多设置些岗位,让他们进入社会多一些“实战”经验。
针对毕业生认为现场招聘效果不大这一问题,省教育厅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说,现场大型招聘会的最大目的不是“成交量”,而是信息交流。毕业生不要指望在现场就能落实单位,应该尽可能地收集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再通过其他方式与企业联系。
首次增设“代收代投简历”
毕业生可场外投递简历
据了解,广东省今年共举办招聘会22场,昨日“九大场”开锣,而今日中山大学南校区将迎来今年广东最大规模的毕业生招聘会——“本科综合场”,场面会更加火爆。梅成达说,昨日的研究生专场安全控制可以作为本科综合场的“演练”。省教育厅与中大召开四次协调会,并制定应急预案。来自各院系的50多名副书记、辅导员和240多名学生助理经过培训后在现场维持秩序。校保卫处在场内安装摄像装置,进行闭路电视控制。
招聘会入门把关非常严格,除了门票之外,毕业生还需出示简历和有效学生证明。增设“临时领票窗口”,在保证场内安全的前提下,才让场外没有门票的学生凭票验证进入。
梅成达介绍,今年起增设“代收代投简历”这一服务。所有招聘信息都在场外公布,毕业生可以托工作人员将简历代投给心仪单位。
今年招聘出新招
专家观点:
每年岗位数都大于应届毕业生人数
对此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梅成达给广大研究生“宽心”,指出广东地区的研究生就业实际上不存在困难,因为广东每年所提供的岗位数都要大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现在的问题依旧是结构性难题,即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研究生找工作时一定要找准定位,通过获取更多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而不是一窝蜂去挤“热门”行业和单位。
说到研究生就业率下滑,梅成达表示就业率统计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情况,告诫研究生不要给表面的就业统计“迷惑”。研究生的就业定位与本科不同,有专家称,每年都有约5%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不愿意就业。比起本科生,研究生往往期待更好的就业岗位,希望能获得更大的自我实现空间。所以,很多研究生宁愿选择等待或是暂缓就业,而不愿轻易签下“卖身契”。近年,研究生就业是否好的“指针”已从就业数量转向就业质量。
同时,梅成达认为现场招聘会受场地所限,很多有需求的单位不能进场,因此研究生不能光局限于参加大型招聘会,应该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他给学生“支招”——目前网络招聘十分发达,如中大校园就业网,从今年9月至今就有400多单位提供4000多岗位;企业到高校的专场招聘会针对性强,效果更佳;研究生身边的“社会关系网”十分重要,尤其是导师,与社会很多单位都有固定的长期的联系,是笔非常优良的资源;此外可以利用的渠道包括行业招聘会、政府和社会的就业网络,如人事局还有各种人才网等等。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式,这样既避免了浪费时间,又增加了求职的成功率。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请找准你自己
1∶5,这显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比例。但是说实在话,在报考公务员时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前,这绝对是小巫见大巫。根据媒体的报道,2008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中,某省级机关推出了1个职位,报名者竟达864人,刷新了该省上年最热门职位1∶814的报考比例纪录。
不管是1∶864,还是1∶5,对于苦求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残酷的比例。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要申请29个职位后才能找到工作,而在广东、上海、浙江,这个数字也在20以上。每当大学生求职高峰来临,各种招聘会总是人满为患,以至于挤破玻璃、撞歪电梯之类的惊心动魄场面不时上演。正因如此,招聘会才有了“骡马大会”的“绰号”。
客观来讲,如今的大学生难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指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在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之间,无法准确地定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就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现实折磨。因此,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地自我定位已是大学生面临的迫切问题。
如今,求职时的地域失衡和行业失衡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毕业生蜂拥而至,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遇冷;大家一股脑地去争抢国有垄断行业、政府机构、外企抛出的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基层行业一方却门可罗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认为,如果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过高,“还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只想进大机关、大公司、留大城市,那在今天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拓宽就业视野、规避就业峰点也是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选择。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也大有可为。面对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教育部称自主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缺少创业资金,也无资产可作担保,创业条件实在堪忧,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大学生创业上予以帮扶和支持,并且就如何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健康、规范的经济环境,提供便捷、廉洁的创业服务,不仅能分流一部分学生走向创业之路,还能以创业带动其他人的就业,可谓一举多得。(薛世君)
(记者卢文洁 实习生唐思 通讯员苏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