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未来十年收入差距再扩大 工薪收入难增长

2011年03月29日09: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居民收入 工薪收入 收入差距 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 魏杰 政府收入 北京师范大学 体制性障碍 财政支出结构

申剑丽

“未来五年到十年,收入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3月25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主办的“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表示,这其中工薪收入增长乏力是一大原因。

对于“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收入差距调控目标的实现,与会学者表示担忧。

对于解决办法,有学者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在再分配领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民生投入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而鉴于政府支出压缩的空间有限,学者一致建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才是根本之途,当中包括打破资源垄断、推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等。

“根本的一点,应该从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转为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如果政府还是对资源形成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居民收入就很难提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直言。

劳动报酬比重下降明显

在居民收入另一端,和居民收入此消彼长的政府收入、资本收入却一直不见下降

李实介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到,在“十二五”期间,要使得居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保持同步,并有量化指标,“比如今年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国民收入增长,也就是说国民收入增长保持在7%,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7%。”

但李坦言,该目标的实现,面临各种压力。

其一在于居民工资收入增长乏力。李介绍,目前居民收入各相关项目中,转移支付、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作为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薪收入增长却不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得很明显。

其二是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李实担心,如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化、集约化、资本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带来“机器排斥人”的反效果。

此外李还看到,在居民收入另一端,和居民收入此消彼长的政府收入、资本收入却一直不见下降,“资本回报没有下降的趋势;这几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以GDP增速两三倍速度往上升。”

在诸种现实下,李实担心,在未来五年、十年里,我们的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在和中央高层的座谈中,他也提到了这一点。

对于居民收入增长的乏力,也有学者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刚刚结束对东部沿海多个企业的调研。不久前他在温州体育馆的一个招聘会上,发现700多个招工企业、900多个摊位,两天却只招到12个人。

直接的原因是企业给出的工资无法满足工人需求,但再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企业无力负担,宁愿关门;或者进口新设备,提升技术,而不愿多雇人。

黄直言,这对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更加不利。

收入症结在于体制改革

如果政府还是对资源形成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居民收入就很难提高

对于解决办法,不同学者所建议的着力点不同。

黄泰岩寄希望于再分配,“从发达国家经验看,通过转移支付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大的保障,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化、优化,下一步很迫切。”

这一点,魏杰等学者也表示同意。魏直言,目前我们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和社保三项重要支出占比还太少,“在英美国家,这三项支出一般占到总财政支出的60%以上,而我们是27%。”

这个数据,和官方披露的“2/3”的比重并不相同,魏介绍,从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看,民生投入就要以上述三项支出为重,要剔除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十二五’期间,我们能调到45%就没问题了,这样既能突破拉美国家出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要增加将近20%,很难。我算了一下,哪个地方的支出都压不下去。” 魏杰说。

回到症结,学者一致呼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打破体制性障碍。

魏杰介绍, “十二五”中讲转变增长方式时提到四条,即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从投资增长型转为消费型;从成本增长方式转变为技术创新增长方式;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式的增长方式。

“但实际上,还有根本的一点,应该从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转为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如果政府还是对资源形成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居民收入就很难提高。” 魏杰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