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国在“奔跑”中找寻民生幸福

2011年03月07日11: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一五 十二五 人民群众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纯收入 民生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通货膨胀
  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一系列释放出来的信号表明: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奔跑”前进势头中找寻民生幸福,正成为“十二五”期间首个两会最让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5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两个目标引人注目: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相应的目标分别是7.5%和5%。

  温总理在接受在线访谈时曾透露“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并表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发展成果用在民生上来,提供幸福就是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显: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里传递的信号是明显的:微降“十二五”GDP目标并调高人均收入表明,今后五年中国在保持发展的同时,着眼点将更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执政者的一切作为在于满足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中国正在为和谐稳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起落或变局。

  截至2010年底,“十一五”期间22项指标中的8项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分别是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基本养老覆盖人数、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然而,对于一些普通百姓来说,民生指标与切身感受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令政府和民间都增加了忧虑。

  以居民收入为例,“十一五”末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但普通百姓感觉尚不明显。

  对于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的抱怨和争议以及对通货膨胀、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问题的不满情绪,形成了近年来困扰决策、考验执政的多重压力。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GDP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对于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是经济结构升级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期待。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到一定阶段,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在去年底今年初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让人民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比GDP增速、固定投资增长等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施政目标,“幸福武汉”“幸福沈阳”“幸福广东”“幸福山东”……“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

  具有充裕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让民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不能放弃GDP,但也不能“唯GDP”。同时,中国需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民生幸福”作为一种政治导向的轮廓正在不断清晰,而它如何通过全国两会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将是今后关注的焦点。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