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刘伟:面临通胀和滞胀双重压力
本报北京讯(记者赵琳琳、张莹、柳建云)在昨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在发言时表示,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选择以及完善宏观政策的效果是“十二五”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货膨胀压力大
刘伟表示,从2003至2008年,此次金融危机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已面临一些挑战,宏观经济的失衡不是表现为过冷而是过热,投资和消费方向不同,“投资领域过热,而针对消费,当时提出的是产能过剩”。
刘伟说,2008年下半年来,进入反危机时代,扩张的政策力度非常强,财政政策也更为积极。目前的宏观调控已处第五阶段,回到了2003年至2007年的情况,“不敢紧缩,不敢扩张,原因不像2003年至2007年,是不同领域结构性的方向差距,这次面临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带有滞胀的威胁和经济衰退威胁,有相当大通货膨胀压力。而这种两难选择是总量失衡问题,这也是‘十二五’宏观政策的特殊性所在。”
他说,比如,此次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的货币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大,而供给不足,也就是流动性不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解决,要求采取有利的办法放松银根。尽管,中国也采取了放松银根等方法,但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别,因为中国货币市场失衡总方向不是需求大于供给,而是货币供给大于需求。
扩大内需很重要
刘伟表示,现在强调宏观政策的需求效应,扩大内需很重要,在中国要关注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
他表示,在度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十二五”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调整,除了强调短期总量均衡外,要关注供给方面的调整,强调效益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