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 大西南将从“试验田”腾飞

2010年11月03日14: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试验田 北部湾 保税港区 统筹城乡 磷酸生产 北部湾经济 保税物流 东盟 大西南 两江

每天有600多架航班从四川盆地飞往全球各地,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统筹城乡”“两江新区”“北部湾”一块块改革“试验田”释放激情——大西南,经过“十一五”的辉煌发展,已经不再是闭塞、落后的山坳坳。展望“十二五”,大西南将从“试验田”腾飞。

成都“统筹城乡”:探索“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

打着紫红色的领结、穿着黑色的职业装,举止大方……这是几天前记者见到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保水村村民汤炳琼的第一印象。

汤炳琼的另一个身份,是保水村一家名叫“玫瑰园”的农业休闲庄园接待部主管。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晚在家上上网,每月从银行卡里领取工资和奖金……而两年前,汤炳琼白天下田干农活,晚上回家还要养鸡喂猪。

在四川成都,有很多农民和汤炳琼一样,在短短两三年间,实现了从“农村妇女”到“企业白领”、从“庄稼汉”到“小老板”的身份转变。这种改变得益于成都市实施的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实践。

成都市自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创造性地展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统筹城乡改革推向“深水区”,也逐步创造出一个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据了解,汤炳琼所在的兴隆镇是成都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镇,早在2008年3月就开启了“确权颁证、还权赋能”为核心理念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房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用权属证的形式确权到户,使之成为农民明确、法定的资产,实现农村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在兴隆镇瓦窑村村民卢登万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他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权属证明。卢登万说:“我们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和房屋。如今有了这些法定证件,不仅吃了定心丸,也有可能变现了。”

卢登万所希望的“变现”首先是通过汤炳琼所在的“玫瑰园”农业项目实现的。确权之后,卢登万、汤炳琼等村民就将自家的耕地通过“双流县农村产权交易所”以每亩地每年1000斤大米市值的价格流转给了“玫瑰园”农业项目。卢登万说,他们家4亩地一年的流转租金有6000元左右,自己不用再做农活了,可以专心经营小生意或出去务工。

“农村产权改革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大门,各种资本向农村涌入,农民创造财富的渠道也在家门口打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李力行博士评价说。

农民生产方式和收入结构在发生深刻改变的同时,成都市也在积极通过实施“农民集中居住”计划,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兴隆镇瓦窑村村口,有一个灰白相间、绿树环绕的居民小区,这里就是兴隆镇的农民新居。六层高的小楼,水电气光纤全部铺通到户,小区外有活动广场、健身设施,小区内有超市、卫生站。“这里比很多城市小区还要好。”居住在这里的汤炳琼自豪地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经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聚居点800多个,促进10万农户30多万人集中居住。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