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
>
特区发展
>
特区发展
·
厦门软件业快速发展 台资企业显带动效应
·
珠海今秋起率先实行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
·
外资银行助推厦门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
半年涨4成 深圳楼价领先中国大城市上涨 演绎特区速度
·
厦门将积极配合环保总局做好全区域规划环评
·
厦门海沧港将新建4个10万吨级泊位 共投资40亿人民币
·
海南概况
·
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市场经济更深刻变革
·
“电荒”或促海南入围“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
五个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仍将享受税收优惠地位
·
跨海联网工程开工 海南将告别"电力孤岛"历史
·
迟福林建议海南突出“特”字 实现改革新突破
·
海南“十一五”开局良好 经济增速创十一年新高
·
十一五开局之年海南三亚市GDP将首次突破百亿元
·
“六个优先”办教育 珠海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
海南:关注扶贫“三集中” 科技扶贫:授之予渔
·
海南:青年创业每人最高可贷款100万
·
珠海设专项资金扶持海归创业 最高可获10万补贴
·
村里的钱该怎么花?海南探索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
珠海外来工子女纳入医保 此举为全国首创
·
上半年海南GDP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经济特区简介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提出时间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经济特征
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结构以“三资”(外资、侨资、港澳资)企业为主。
产品以外销为主。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
特区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经济特区外商独资经济、中外合资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此外,还有“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其中“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是中国特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主要特征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经济特区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