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生猪产业遭遇滑铁卢 猪周期怪圈恐再现

2014年01月30日10: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怪圈 生猪产业 养殖户 生猪价格

市场应成调控主要力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养殖业内人士称:“过去一到行情反弹价格好起来的时候,平抑肉价的措施就要出来了,大量外国猪肉也开始进口了。消费者的权益需要保护,养殖者的权益难道就不需要保护么?我认为市场才是生猪产业调控的主要力量,政府手段只能是补充,应尽量减少直接干预。”

眉山市仁寿县华立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尹仲全告诉记者“政府调控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往往是政策落到基层时,养殖户最困难的时候也已经过了。比如能繁母猪补贴就是这样,行情低迷之际,政策还在调研制定过程中,等国家的钱到位了,价格已经开始反弹,国家补贴反而会吸引一大批人跟风养猪,造成新一轮的过剩和价格下跌。跟风者亏损出局,普通养殖户纷纷退出,又导致供不应求,价格猛涨。”

仔细梳理近年来我国生猪生产调控措施,不难发现政策导向正在朝着养殖户盼望的方向发展: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在减少,更多地是让市场成为调控的主要力量,这应该成为我国今后生猪生产、调控坚持的方向。

一个显著的信号是,2011年猪价上扬时,国家相关部委明确表态不会出台政策控制猪肉价格,这表明了政府调控正在变得更加尊重市场的主体地位。

另一个政策变化在许多养殖户眼中同样具有积极意义:2013年全国性母猪补贴暂停。乐山市市中区一位养殖大户认为,在规模化养殖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能繁母猪补贴这种带有“普惠”性质的政策,对提高养殖现代化水平难以有真正的帮助。“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暂停母猪补贴后,如果将有限的政府资金集中用于促进养殖水平的现代化,让规模养殖户成为生猪生产主力军,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

提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生猪目标价格保险的内容,眉山市仁寿县养殖大户尹仲全显得异常激动:这才是真正让市场发挥调控主要作用。过去我们养殖户最盼望的就是价格低迷之际,能有实际扶持,但单纯的政府手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的滞后性,“远水解不了近火”。如果开展目标价格险,养殖户可以在价格低迷、亏损严重的时候,通过保险赔付获得一定的补偿,很大程度上能够稳定养殖队伍,这是生猪生产稳定的基础。

实际上,从2014年1月开始,中国人民保险四川分公司就已经启动“规模养殖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单”,当猪粮比低于6:1时,投保户即可按约定获赔,保险费率较其他同类保险更低,而且政府承担了80%的保费,养殖户自缴仅为20%。目前人保四川分公司已经为川内两家投保规模养殖户全年出栏生猪“跌价”损失提供高达1500万元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为1年,理赔周期为一个月,即每月计算当期出栏生猪生长期间的平均猪粮比,当猪粮比低于承保时约定的猪粮比时,公司对当期出栏生猪数量按条款计算赔偿。这种赔偿方式可以涵盖承保期每个月的价格变动,敏锐地捕捉生猪价格的波动并及时给予保险补偿。

成都巨星集团总经理唐春祥认为,政府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进行博弈和整合,从而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这才是我国生猪产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正确方向。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