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野蛮生长"下的危与机

2014年01月03日14: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航空快递业 市场监管 双十一 时间窗口 蜕变

全球市场规模第二 中国快递业"野蛮生长"下的危与机

新华网上海1月3日电(记者叶锋)一面是每天汹涌而来的数千万快件,每月50%以上的增幅,逼近世界第一的市场规模;一面是马不停蹄的快递员、超负荷运转的输送带、不堪重负的运营网络,夹杂着暴力分拣、派送延误、面单信息泄露等问题——2013年,中国快递业的经历可谓“喜忧参半”。

欣欣向荣的行业,为何乱象频生?遭遇“消化不良”的中国快递,如何实现“蜕变”?

人均7件,中国快递业遭遇“消化不良”

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依靠摩托车骑行和双脚的奔跑,“扫遍”5个街区、7家工厂以及8栋商务楼内的50家多公司,取、送350多件快递。这期间,只是喝了两口水,也没有上厕所。

这是上海闵行区某快递网点一名快递员的日常工作状态。“太忙了!不敢耽搁一分钟,否则快件晚一天,客户就会有投诉。”这位快递员说。

成长于“草根”的中国快递人是值得尊敬的。这个从2006年才获得合法地位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呈现出惊人的跨越式发展态势。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全国快递业务累计完成92亿件,相当于人均7件,逼近全球第一快递大国美国的业务量。2013年“双十一”当天,四大快递企业揽件量均超过1000万件,创下历史新高。

政策红利的释放、网购的兴起、经济结构的转型等助推因素,让快递企业根本不用担心“吃不饱”,反需要提防“消化不良”。事实上,中国快递企业“食量惊人”的背后,颇见“野蛮生长”的痕迹。

“操作上扔包裹其实很常见。”上海一快递加盟网点的快递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该网点看到,来自转运中心的货车到达后,快递员便上前卸载并时不时“抛传”快件。一些掂起来较轻的包裹,会被快递员直接扔进按收件地点不同而划分出的分类框里,“飞行”距离短则几米,长则近十米。

有的网点快递员“昨天才干工地,今天就干快递”。目前,大型快递公司员工往往超过10万人,但快递员就业流动性大,离真正的职业化要求还比较远。

信息及货品本身的安全防范也存在明显漏洞。快递面单信息的泄露和倒卖屡禁不止,寄递禁限物品的事件时有发生。

2013年11月底,自湖北荆门一企业寄递的一件化学品,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并污染同车其它快件,不仅是让5名快递员工身感不适,更让远在山东东营一网购消费者收到被污染的快件不幸中毒身亡。

捉襟见肘,“喝稀饭喝涨了肚子,却没有强健身子”

2013年“双十一”见证了电商的狂欢,也为快递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快件量。当晚12点过后,一家快递企业的高层齐集上海总部会议室,气氛凝重。“其实我不希望有这么大的量。我们空有‘1000万’的光环,收获的可能是客户的骂声!”公司董事长坦言。

记者采访发现,对几年来“野蛮生长”快递业,压力和危机正在显现。

其一,由于成本高企,价格战盛行和在产业链中的相对弱势,这个行业已走到“微利”时代。

“10元三票的生意都有人做,快递已成了‘白菜价’。”浙江申通总经理刘红才感叹,“现在大家是在喝稀饭,肚子撑得很大,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

其二,由于市场生态剧变,传统的快递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面临重重困难。

“行业利润下降——人员收入增收难——员工流失严重——行业水平难以提高——赢利能力受影响”——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快递公司都面临着两难困境。

在设备方面,这几年各大公司均斥巨资,在处理设备、信息技术、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补课”,但难以填补快递基础设施的多重空白。

其三,游戏规则有待完善,市场的监管难以匹配。

政府监管的力量常常“捉襟见肘”。有地方邮政管理局人士向记者抱怨:“‘六七个人、三五条枪’,怎么去管理这么大的市场?市场规模急剧扩张,而且但不少省市级的邮政管理部门往往只有几十个编制。监管队伍亟待‘扩容’。”

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认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快递企业存在“消化不良”。

以市场备受关注的“开箱验视”为例。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安全防范细则等都详细规定了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和严格的验视制度。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快件安全事故,说明这些规定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快递业的规模上了几个台阶,但在资本、管理经验、营销等方面并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积累过程。”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说。

痛定思痛,“强支持”+“强监管”助快递企业升级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邮政业占GDP比重将超过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比2010年翻三番。

“未来中国快递企业的日子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么舒服,中国的快递业正痛定思痛,发力转型。”李惠德说。

不断购车、购地,使企业越来越拥有“重资产”;与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快递专属人才;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租用全货机拓展航空快递业……

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判断:“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不多。几年之内,快递业会有大变。”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从两个方面推动快递业在关键时期的发展,一是“强支持”。比如,在车辆进城、人员培训、技术投入、末端配送等各方面系统地制定并落实对快递业的政策。

“能否将快递企业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视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进行规划协调和技改资金的支持,而不是由各个企业单打独斗?全社会能否多一些对快递员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总抱怨他们的迟到?”浙江申通总经理刘红才说。

另一方面,是“强监管”。每当快递行业问题曝光,人们不但会批评企业的漏洞,还往往会指责监管的不力。业内人士认为,应适应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增强管理和执法力量,确保市场监管“不掉链子”。

圆通速递总裁相峰向记者介绍了他在UPS曾亲历的一些细节:快递员与社区居民熟识,互相打招呼;快递员平均年薪能达到7万美元,公司为他购买了整个家庭的医保,使其安心在公司长期服务……

“UPS已经发展了100多年,而中国的很多快递公司只有一二十年历史。所以,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相峰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