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自贸试验区运行2个多月时间,社会创业投资热情充分迸发,新设企业九成以上为贸易服务类。今天,记者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获悉,截至12月9日,自贸试验区共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近7万人次,其中企业完成核名程序超过5000户。新设企业中,贸易类和服务类分别占比66%和26%,共达九成多。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2013年即将翻过一页时,2014年版负面清单正在制定中,明年,自贸试验区带给人们的惊喜还有更多。
外资注册资本超6亿美元
据了解,在自贸试验区,截至12月9日,工商部门已办结新设企业2194家,内资2105家,注册资本累计456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2200万元,外资89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6.2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700万美元。
金融创新作为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重头戏”之一,已经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抢滩。据统计,目前已有48家金融机构获批金融牌照入驻试验区,并新引进一批证券、期货、保险、股权交易和基金公司,此外还有243家金融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企业落户区内。上述新设企业中,贸易类和服务类分别占比66%和26%。
区域经济势头良好大幅增长
企业热情高涨、近悦远来,自贸试验区也非“坐收渔翁之利”,而是采取积极措施稳增长、促转型,保持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记者了解到,1到11月份,自贸试验区投资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12750亿元,比综保区去年同期增长10.5%。完成进出口总额103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60亿美元,占全市的25.8%和36%。完成工商税收459亿元,同比增长10.7%。
自贸试验区4个特殊区域的工商税收和商品销售额在全国1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3.4%和51.6%,均超过“半壁江山”,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2014年版负面清单正在制定
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后,人们首先期待的是负面清单。有了这项制度创新,意味着到这里开设企业的“条条框框”将更少。
在2013版负面清单中可以看到,根据国民经济所有18个经济行业门类,涉及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截至11月底,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理外资新设97户,其中投资行业在负面清单以外实行备案的84户,占86.6%。有关负责人透露,这与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非常接近,符合试验区产业发展导向。同时,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2014年版负面清单的编制工作。
对企业而言,自贸试验区的“大礼包”还有许多。吸引它们纷至沓来的原因之一是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工商“一口受理”制度。由于建立了试验区管委会、工商、税务、质监四个部门“一表登记、一口受理、并联办事”的服务模式,外资企业新设备案4天可取得备案证明、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比原来需要的29天时间大幅缩减,大大方便了投资者。
各部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
在“实战”同时,相关的法律保障也在抓紧完善。全国人大、市人大已完成自贸试验区内调整实施有关法律工作,国务院也将做出专项规定,在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1个国家部委都已单独或联合出台了支持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信部的支持文件也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据透露,目前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正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法制办抓紧开展自贸试验区《条例》制定工作,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条例》并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