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在首个老年节来临之际,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已然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不过,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方面还缺乏充分的准备,管理机构存在职能重叠的现状,使一些养老工作陷入“多龙治水”窘境。调整公共政策,集中力量破解养老困局,应成为政府职能和养老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预计到今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2025年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作为世界唯一的老年人过亿的国家,中国在养老工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养老服务方面呈现“多头管理”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目前,在我国各地,养老问题的管理工作分散在老干部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卫生部门、老龄办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此外,妇联、青联、工会、残联等等机构也或多或少地介入了养老的服务保障和管理工作。
由于多头管理,使得我国养老工作在法律、政策和体制层面缺乏有效协调,配套性差、可操作性不高、执行低效等问题频出。如在养老保险方面,能够靠离、退休金作为最主要养老方式的老年人仅占24%,而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仍占40.7%。更大的差别在于城市和农村,城市靠离退休金占了2/3,而农村只有4.6%。
在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方面,管理机构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导致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中国近2亿老年人口相比,目前中国4.4万个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为416.5万张,供需矛盾可见一斑。许多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甚至出现“十年等一床”的现象。
多头管理还导致了一些政策在论证过程中,由于部门利益之争而在政府各部门间出现不同的声音。比如目前社会热议的延迟退休问题,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因能够缓解资金压力而热烈欢迎,但劳动部门却由于担心挤压年轻人就业而对此犹豫不决。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关于调整计生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也始终在争议和不断讨论中进展缓慢。
老龄人口绝对不是中国社会的负担,只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执行到位,他们将很容易释放出人口红利,成为社会消费的新动力,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现实存在的计生政策、社保制度和养老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滞后现象,加强养老事业的顶层设计,打破部门间的条块分割,消除养老工作中的多龙治水、政策不到位现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同时,还应通过加大公共政策创新跟进老龄化步伐和社会变化,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尽快形成政府与社会联动的养老“合力”。(作者是对外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