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老服务业政府需扮演何种角色

2013年09月16日14: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养老服务 服务业发展 养老机构 融资难 短板 创新体制 政府购买 简政放权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这一政策无疑释放出了政府要打破“包办”格局,让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唱大戏”的强烈信号。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缓慢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但建成的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拥有的床位数仅为416.5万张。在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处于攻坚期的时候,提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养老服务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可谓是一箭多雕。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不少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并不太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民办养老机构不仅面临“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和“运营难”等方面的困扰,而且即使是中央和地方都有明文规定的水、电、煤、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难以落实。此次国务院下发的意见在土地、税收、补贴等关键要素上都有了不小的突破,只要这些政策能够尽快地落实到实处,相信必将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的燃眉之急,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养老产业的发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不断增长的养老供需矛盾,让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扶持政策如何落实到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诸如用地保障等牵涉到巨大利益的政策,在下一步的政策细化和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和困难,如何通过简政放权进行化解,对相关利益部门和监管部门必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其中,如何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绩考核和评价标准,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问责和监管机制则变得至关重要。否则的话,很多条款最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其结果是再次挫伤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更遑论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了。

二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保基本”的作用,做好兜底的职责。养老和医疗、住房等类似,都是我国社会保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庞大的养老人群中,必然存在数量不菲而经济实力欠佳的群体,如何让这部分人也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绕不开的责任。因为具有逐利特性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后并不是来做慈善的。虽然他们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高附加值服务,可以满足很多具有经济实力的人群消费需求,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得到。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低收入或经济实力不济的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让他们也能够老有所养。

总之,养老服务业这场“大戏”,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各尽其职、各尽其能,才能够“唱好”。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除了要解决好上述几个关键问题外,还需要在完善养老服务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指导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改善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够让潜在市场规模上万亿的养老服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