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外频遭叫停 中石油乍得项目遇挫非独例

2013年08月16日10: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石油 乍得 叫停 中电投 试油 欠平衡钻井 Koudalwa 中企 石油公司 石油部长

“叫停”早非个案

上述乍得项目虽是“偶发事件”,但纵观近年来中企“走出去”的案例,项目“被叫停”已不能用“偶然”来形容。

中石油的另一个案例是,2011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曾对外威胁称,如果中石油对南帕尔斯气田第11期项目的开发继续拖延,将肯定对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该项目的开发维持目前态势,有可能会把整个项目转让给实力雄厚的国内承包商”。

早在2008年10月,中国铁建也曾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承担的尼铁现代化项目已被移交,且该工程被要求暂时停工,并将持续至重新界定合同范围,所需时间约90天左右。”

周尊南发现,中企“走出去”项目之所以遭遇“叫停”,有可能是资金周转、市场行情不如预期等因素造成的,但也存在政治因素干扰和中企自身对当地市场“理解不够”等原因。

在他看来,前者的典型案例是缅甸密松水电站——2011年9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以“重视民意”为由,声称在2015年大选前任期内将搁置密松水电站项目,而中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当时用“非常吃惊”来形容缅甸的官方决定。而后者,多以“环保评估不过关”、“工人罢工”等形式表现出来。

要“走出去”,更要“本土化”

周尊南的建议是,为防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项目“被当地叫停”,企业要真正重视起来,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乃至工人的工作习惯,更要避免出现因环保评估不过关而出现的损失。

事实上,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对记者表示,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本土化”,即“促进当地的就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才会“有本质上的安全”。

“另一方面,外交部、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可以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指导意见和投资预警等,同时,一旦企业的项目遭遇政治阻扰,更要发挥这些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尽力不让企业出现损失。”周尊南说。

国务院国资委去年连发三文对“走出去”进行预警,更明确表示,“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仍在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境外投资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意识不强,投资项目前期研究不够深入,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和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一位观察人士昨日在和记者交流时坦言,中企“走出去”遭遇麻烦是“老话题”了,但大家往往会在事件的具体过程、原因、时间等没有弄清楚之前,就妄下结论或进行猜测,甚至跟着西方国家的观点“走”,这客观上同样不利于中企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