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产量达2638亿斤,比去年增产39亿斤。目前各地正在进行夏粮收购,确保颗粒归仓。然而,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问题突出,全国每年粮食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约有1700亿斤。在国内粮油供给压力大,土地产出能力受到硬约束,粮食浪费严重的大背景下,科学用粮、节约用粮、杜绝粮食浪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减损就是提高自给率
我国粮食虽然连续多年获得丰收,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每年进口粮食达1000亿斤以上,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总计1605亿斤。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在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问题相当严重,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已经超过粮食进口总量。造成粮食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户储粮损失大,由于农户储备条件差,鼠害、霉变、腐烂的现象比较普遍,这部分粮食损失率达到8%至10%左右;二是粮食收储设备落后,全国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于危仓老仓,约占总库容的三分之一;三是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浪费较高,这一环节损耗在150亿斤以上;四是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在国内不能完全解决供求平衡问题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就成为弥补国内粮食缺口的必然选择。但是粮食进口的潜力非常有限,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自给率的根本出路,除了挖掘国内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外,就是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和浪费,这比提高粮食产量更有效。
减损就是保护耕地
节约粮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环境制约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粮食供求关系长期偏紧,节约用粮、减少浪费是符合我国国情粮情的保障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虽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不可触碰。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田被用于非农业的用途,耕地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这种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时间内粮食供求平衡处于偏紧状态。
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保护耕地事关我国粮食安全。而粮食的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浪费宝贵的耕地资源。据测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
减损重在节粮管理
推动农户实行科学储粮,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超过2亿农户存粮,50%以上的粮食为农户储存。从2007年开始,国家粮食局启动“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到2012年已累计投资53.5亿元,共为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6万户配置了新型储粮装具、推广了科学储粮技术,据测算,每年为农户减少储粮损失11.7亿斤,增收11.5亿元。
创新农户储粮模式,也可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有些地方推出“粮食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储粮难、损耗大的问题。还有一些粮食经营者发展订单农业,全程服务,提供免费代储,也能够在保障农户利益时减少浪费。这类的新型仓储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推广。
提高储运水平是减少粮食损耗的重要环节。近年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推动装、卸、储、运的“四散化”变革,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初具规模。此外,主销区粮食物流节点建设也有明显提高,一大批综合性粮食物流园建成,有效改善了粮食的流向、流量和流速,减少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浪费。
减少粮食浪费,还要依靠全民参与。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爱粮节粮行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粮食消费、科学减损,提高民众爱粮节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