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原标题:特色小农险繁荣的背后——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特色农业保险调查)
6月底,在被持续几天的暴雨冲刷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刘守平经营的100多亩西瓜都裂开了口,价值几十万元的西瓜全没了。加上1月份的冻灾、4月份的风灾损失,刘守平今年的总损失已经超过200万元。
对于一向风调雨顺的成都平原来说,2013年的各种恶劣天气让人措手不及,特别是在最近的暴雨灾害中,水果、蔬菜产业损失惨重。但同时,这却让成都市在2012年下半年才推出的水果、蔬菜特色农业保险的作用凸显,也让再三犹豫之后最终参保的刘守平感到万分庆幸。
2012年,成都市已开设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14个,实现保费收入3.49亿元,其中包括水果、蔬菜险等自主开设的特色小农险6个,保费收入达1.46亿元。没有中央、省级财政的支持,针对自身优势产业开设的地方特色农险,运行情况如何?在暴雨停歇之际,记者走进“天府之国”成都,走访农户、政府相关部门、保险公司,一探究竟。
农户:8480元保费换来46万余元赔款
2011年6月,刘守平怀揣着400万元和种植冬草莓计划,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金堂县平桥乡,成立了金森冬草莓合作社,想要带着父老乡亲打造一个“冬草莓帝国”。第一年顺风顺水,开了个好头,乡亲们看到种草莓能赚钱,都愿意跟着干,入社土地一下就达到近千亩。谁想到,第二年就遭了灾。
“元旦来了霜冻,而且一连好几天;4月的大风直接把大棚钢架都掀翻了,这都要了草莓的‘命’啊!”刘守平说,自己从来没想过会接连碰到这样的大灾,这两次的损失估计超过150万元。
本想着利用夏季空闲的土地种西瓜,多少能弥补冬草莓的损失。“眼看西瓜就能换钱,又遇上暴雨,100多亩西瓜全没了,不但没赚钱,还赔了几十万元。”刘守平很懊恼。
唯一让刘守平庆幸的是自己去年的英明决定——用8480元为200亩地投保了水果保险。7月26日,他收到了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支付的西瓜出险赔款共93100元。掰指一算,加上1月份的冻灾赔款、4月份的风灾赔款,刘守平已经从人保财险获得理赔款467590元。
其实,一开始,对于要不要投保,刘守平拿不定主意。他告诉记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成都平原向来风调雨顺,大棚草莓遭灾的可能性不大,交了的保费必定是打水漂的多。最后为了安心,才投了保。
现在,刘守平已经对农业保险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他说:“真不希望保险公司再赔了,怕他们赔怕了,明年就没有这样的好政策了。”
赔款已经拿到手,刘守平心里早就盘算好这笔钱的去处——以每亩200元的标准补贴给入社农户。“乡亲们跟着我干遭了灾赔了钱,我心里过意不去,更重要的也要让他们知道水果保险的好处,号召大家今年底都要买上保险。”刘守平说。
但刘守平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他说,现在水果险的赔偿标准太低,全损才赔2000元/亩,而且各品种之间经济价值相差很大,却按一个标准赔。“能不能把草莓的保险金额提高一点,我愿意多交些保费?”刘守平问前来查勘的人保财险成都分公司农险事业部总经理李波。但李波却表示,政策性农险的原则是“低保障、高覆盖”,保险金额的能否提高,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地方政府:80%保费补贴特色农险还将陆续开发
其实,刘守平缴纳的8480元保费,不过是总保费的20%,其余80%共33920元由地方财政埋单。根据相关规定,2012年新推出的水果、蔬菜保险保费分担比例为:市级财政70%、县级财政10%、农民20%。
加上2010年开设的食用菌、猕猴桃、水产养殖保险,2011年开设的有机农业保险,目前成都政策性特色农业险种达到6个,都得到了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
而且,为了提高县一级政府的积极性,成都市还制定了高于传统农险(由中央财政补贴的水稻、玉米、能繁母猪等险种)的奖励政策——对全面完成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指导计划的区(市)县给予100%奖励补助,而完成传统农险的奖励补助标准三圈层区(市)县为80%,二圈层区(市)县仅为50%。“这就意味着,各区(市)县只要完成相应的计划,应该由县级财政承担的10%,将以奖励补助的方式由市级财政返还给县级财政。”成都市农委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处处长邓涛表示。
据介绍,成都市财政每年提取当年耕地保护基金总量的5%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专项资金,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提供资金保障。数据显示,到2012年,市财政保费补贴已达13886.90万元,比2007年的1058.91万元增加了12827.99万元;市级财政保费补贴占保费的比重由2007年的11.41%提升到2012年的39.82%。
今年6月9日成都市财政局印发《成都市2013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对6个特色农险的覆盖面计划均为60%。“从2012年的情况看,水产、猕猴桃、有机农业三个险种的覆盖面均已超过这一目标,但水果、蔬菜、食用菌三个险种还有较大差距。”邓涛介绍道。
不仅已有险种的覆盖面将进一步铺开,一些新的涉农险种也正在筹划之中。根据《意见》,创新开展的特色农业保险新品种试点包括新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小家禽保险、蔬菜价格保险、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四项。“其中,蔬菜价格保险是第一个市场价格类保险,市财政将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1500万元用于蔬菜险的探索。”邓涛告诉记者。
保险公司:农村市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农业的低效益与高风险一度让我国各大保险公司涉农险业务望而却步。但近年来,国家对传统农险(如水稻、玉米、能繁母猪等险种)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地方政府对特色小农险的开设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断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随着今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多家保险公司开始积极抢滩各地的农业保险市场,农险牌照发放也正在加速。据相关统计,《条例》实施以来,保监会已批准14家险企在全国不同省份经营农业保险的资质。
2012年下半年,由成都市国资委独资的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本土保险公司锦泰财险开设蔬菜险业务,成为继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中航安盟之后,成都第四家承保特色农险的承保机构。据业内人士透露,正在筹划中的杂交水稻制种将由安邦保险承保,这意味着成都特色农险的承保机构将增至5家。
各大保险公司的热情参与,是否意味着农险业务已经能够为其带来可观的回报?然而,记者却得到了相反的答案——“与商业财险相比,农业保险的盈利水平是最低的,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李波告诉记者。同样,开设蔬菜险不到一年的锦泰保险财险部农险室高级经理幸科告诉记者,截至今年上半年,蔬菜险的赔付率已经达到81%,而普通商业财险的赔付率一般就在45%左右。
在农险推广初期,为了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成都市对完成农险保费指导计划的承保机构专门制定了奖励政策。然而,2013年,这一政策被取消。“不仅如此,农险业务的经营运行费用提取比例也被调整降低,目前人保财险公司农险业务的提取比例仅为11%左右,而一般商业财险都在20%以上。”李波说。
但农险的运营费用其实很高。幸科告诉记者,对财险公司来说,已建的服务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农险业务的开设就必须要从零开始建立农村服务体系,这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资金。“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不是坏事。”幸科认为,这无形中提高了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门槛,对于一些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保险公司,将很难涉足农业保险,这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相对缓和的竞争。
“保险公司看中的是农村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相对于竞争白热化的城市财险市场,农村就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虽然目前农险盈利水平欠佳,但随着农民支付能力的增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房屋险、大型农机险等优质涉农险却可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而且,观察目前成都市特色农险的布局,各大保险公司各自经营着不同的特色农险,几乎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成都市本身的体量有限,如果由几家保险同时经营一项保险业务,可能很难保证其经营的持续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也为各大保险公司摸索有效的农险运行模式,提供了一块极佳的“实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