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日前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或收缩0.6%。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主要国家也将出现进、出口“双降”,内部需求乏力之势明显。欧元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受此影响,中国6月进、出口数据“双降”。寻求新出路成为外贸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欧元区出口环比下降2.3%,为连续第二个月剧降;进口下降2.2%。
继中国单月贸易数据出现进、出口“双降”局面后,其主要贸易伙伴欧洲重蹈覆辙。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数据反映出欧元区消费需求疲软,复苏道路漫长。这对将欧洲市场作为主要贸易伙伴的中国来说,将是利空。未来中国要想尽快摆脱进、出口“双降”困局,还需另想办法。
挑战欧元区复苏节奏
“欧元区进出口数据不仅反映出世界市场疲软,也反映出该地区制造业和消费者需求不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经济问题专家刘明礼指出。
刘明礼解释称,欧元区5月进口下降,反映了欧元区内部需求的乏力。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失业人数增加,工资增长偏低,政府削减赤字打击国内需求。欧元区经济想要复苏,提高出口是关键。但全球其他地方的经济也疲软,预计未来数月欧元区出口不可能显著增加。
具体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未经季节因素调整的贸易顺差为152亿欧元,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66亿欧元,也高于4月的141亿欧元。但刘明礼指出,贸易顺差较去年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进口额出现下滑,并非出口得到改善,欧元区内需疲软的情况并未改变。
欧洲经济最稳健、规模最大的德国5月对欧盟以外地区的出口额较4月下滑了9%,降幅尤为显著。刘明礼认为,这表明欧元区复苏动力不足。
从市场角度分析,近期,“信心不足”大潮再次袭击了欧洲几个重要国家,包括标准普尔调低葡萄牙、意大利主权评级,惠誉下调法国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评级;同时,意大利、葡萄牙相继发生政治危机,希腊因大规模紧缩计划又爆发了新一轮大罢工等。在此背景下,刘明礼判断,筹建欧元区银行业联盟、推进银行业资本重组等一系列欧洲经济一体化措施的推进都将拖缓,欧元区复苏之路仍面临极大挑战。
根据商业调查和已公布的经济数据,多数分析师预计欧元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再次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调降了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将欧元区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由4月份的收缩0.3%扩大至收缩0.6%,将2014年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0.9%。
中国外贸间接承压
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欧洲市场复苏过程缓慢对于目前外贸近况不佳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出口1743.2亿美元,进口1471.9亿美元,分别下降3.1%和0.7%。资料显示,中国外贸上一次出现“双降”还是在2012年1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研究员白明直言,欧洲市场需求疲软是导致中国外贸出现上述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明强调,考虑到欧洲等外部市场需求改善的节奏中国无法控制,未来中国外贸要想尽快摆脱当下困局,还需要从自身想办法。他建议从扩内需和市场多元化两方面入手。
在白明看来,一方面,拥有庞大的内部消化市场是中国的巨大优势,在外部需求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应该充分激活国内市场,为外贸企业“托底”;另一方面,应从贸易便利化、搭建中外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等措施入手,鼓励更多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等新的外需市场进行补足。
此外,白明还指出,中国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欧洲经济复苏疲软期加大战略性出口,即短期出口回报率不高,但可在未来占领产业先机的行业,比如汽车、机械类等。白明认为,中欧产业重合部分,都是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发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