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空心化"渐显 农业大国面临"农民荒"危机

2013年05月20日09: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粮食 农业普查 中央一号文件 耕地保护政策 用地潜力 农村发展 农业大国 农业劳动力 农民土地

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为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在实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我国千方百计增加耕地面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然而,实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并不乐观。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宜居土地只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9%,耕地质量总体偏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

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未来城镇化的浪潮中,如何寻求城镇化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

“当前,我们的耕地保护要尽快由数量保护上升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形成以保护耕地生产能力为主的耕地保护测评体系,进一步发挥耕地保护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许皞说。

寻找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平衡点,就是要摈弃“GDP至上”的传统政绩观,改变各地政府过多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变土地城镇化为人的城镇化。在此基础上,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从挖掘用地潜力入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土地流转”加速:离土农民怎消后顾之忧?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的王保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3年前,他将自家土地流转并加入中原种植合作社后,成为一名既种地又拿工资的“职业农民”。“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上25天班,这样,我一边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一边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挣钱。守着田地,照顾着老伴儿,拿着双工资,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有近4万元的收入。”王保田说。

跟王保田一样,土地流转在农村的加速让很多农民尝到了种田带来的甜头。

来自吉林省的调查显示,规模在20—30亩、30—70亩的玉米种植大户,每户平均净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2.3万元,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

以前,气候、灾害、疾病等自然因素对农业效益影响很大。如今,随着农产品流通加快,价格信息、销售渠道等因素也逐渐开始左右农民的“钱袋子”。然而,这些因素,让只有一亩三分地的散户农民难以承受。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规模经营首先要破解土地流转问题。” 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刘丕舜说,一要明确土地物权属性,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理顺流转关系,规范流转程序及利益分配,使土地流转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二要创新流转形式,从单一的租金流转到入股流转、分红流转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兴趣;三要加快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曾表示,国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但是不提倡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直接租种农户土地,以避免土地出现过多的非粮化和非农化。“土地集中必须和农民的就业、转移以及城镇化相协调,企业应该带动农户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生产,应该把种养环节留给农民。”韩长赋说。

许皞认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未来不能靠一家一户的刀耕火种的这种方式,需要有新的农民产生。“未来的农民概念应该和现在不一样。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许皞说。

两院院士师昌绪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可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此外,要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采取保留城市户籍、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等措施,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记者李慧)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