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2013年03月15日15: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红利 时间表 辩证法 贫困地区 内力 外力 倒逼机制 蓝图 时间窗口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贫困地区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陈敏尔

  新华社记者王丽、王橙澄

  距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8年时间,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来说,时间表已十分紧迫。贵州该如何统筹速度与效益、城镇与乡村、“内力”与“外力”、发展与民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阐述了贵州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既“追赶”又“转型” 同步小康“不掉队”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为7.5%,而贵州这一目标定位仍在两位数以上。发展目标定得这么高,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敏尔:全国同步小康有“时间表”,这张“时间表”不会因区域发展不平衡而有不同的标准,大家进度不同,但终点一致。显而易见,留给贵州的时间已十分紧迫,这张“时间表”给了我们“倒逼机制”,必须加速发展,否则就会“掉队”,拖全国的后腿。

  但是,加速发展绝不是不问代价、不计后果、不管长远的盲目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不会有双重标准,不能因为“来晚了”就放松约束。以“既赶又转”作为发展主旋律,这就是贵州科学发展的“辩证法”,跨越发展,同时必须转型发展。

  经济学理论提出,只有与资源禀赋吻合的产业结构,才是最好的结构。作为西部资源大省,贵州以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带动资源深加工,亮出“酒、烟、茶、药、食品”等5张名片打响特色产业,让资源“吃干榨净”循环发展。同时规划“5个100工程”,以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搭建平台,促进集聚集约发展,让贵州既有“青山绿水”,又有“金山银水”。

  贵州的城镇化:不求大、不求洋、不求高,只求特

  记者:贵州是大西南的腹地和交通枢纽,又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主要载体和抓手是什么?

  陈敏尔: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于贵州来说,不仅要让城市的居民幸福,更要让乡村里的人也能分享更多公共服务。城镇化就是这样的载体和抓手,越是山区省份,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重视城镇化。

  贵州9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城镇化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要特别重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此带动农民市民化和乡村都市化,让更多农民能在城镇就近就业、安居乐业,让更多进城农民工能够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贵州山美、水美,气候宜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每每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心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跳出一幅贵州未来的城镇化“蓝图”:这里有山水、有田园、有乡村、有都市,通过现代基础设施的联接和公共服务的延伸,把城乡发展融为一体。由此可以想象,以后贵州的城镇群既有一个个的山头,也有一片片的城镇。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将这些组团式的城镇群连成一体,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座桥梁,就能见到一座秀美村庄、一片特色城区。我们的城镇化,不求大、不求洋、不求高,只求特,彰显山区城镇发展的特色。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