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预算审议遇冷的局面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这几天,听人大代表审议预算草案的记者不再“空手而归”了:一些有财经知识背景的代表会对预算的编制体系、完整性、透明度等问题发表专业的意见;一些不懂财经,但关心自己那个领域的钱花得怎样的代表,也会发出自己的质疑;还有的连任代表则是有备而来,专门来给预算草案提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快人快语,3月8日审议预算草案时,她举起手中的报告说:“这份报告读起来,有很多关键的数据找不到。”
樊芸发现,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执行数比预算数多了3600亿元。按照她的专业理解,这多出来的3600亿元并不在之前人大批准的预算使用的框架中,那么这笔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翻遍了预算草案,樊芸也没找到这笔钱的去向。
樊芸说,她之所以关注这笔钱,是因为3600亿元数目不小,可能比有的省的全年财政收入都多,对代表应该有个交代。另外,她认为,这笔钱应该用于改善民生,人大代表对此应该有话语权。
再有,她记得,过去几年的预算报告,有的曾提到公共财政超收收入的数据和去向。过去都有,可今年没有。
于是她专门向旁听审议的财政部官员作了询问。财政部给樊芸的答复是,2012年中央财政超收212亿元,其中28亿元用于公路建设等方面。但还有另外184亿元的去向没有交代。这还只是中央财政的情况。
樊芸说,超收原本是由预算编制的误差造成的收入增加,本应该属于预算精确度的问题,但如果不向人大代表讲清楚的话,有关部门对这笔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的资金,就具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樊芸记忆中,有一年的预算报告曾提到,超收的财政收入被用于填补一些项目的亏损。可她认为,超收的钱应该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去填补亏空,如果提交人大审议的话,大家可能不会同意把超收的钱用于补亏空。
另一个令樊芸困惑的问题是,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2012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执行数是1.8亿元,但预算报告只是交代了钱花出去的大方向,比如教育用了1074万亿,环保1934亿元,但具体都用于了哪些项目,效果如何,报告没有详细表述。
在樊芸看来,地方热衷“跑部钱进”,就是因为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程序不够公开,很多时候掺杂了人情的因素。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执行情况向人大代表公开。
樊芸说,未来几年,她会继续和这些数据较劲,推动预算的进一步公开透明。她建议,预算报告一定要对代表们关心的数字多着笔墨。
全国人大代表李斌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的总工艺师,他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过去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已经达到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他特别希望了解到的是,科技的投入究竟产生了哪些效益,促进了多少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这其实是一个预算执行绩效的问题。
在讨论中,李斌反复向来旁听的财政部的工作人员提问,想弄个明白。财政部的工作人员通过查询,给李斌列出了一份过去5年科技投入的详细列表,但还是没有解答出他最关心的投入产出效益的问题。
李斌说,自己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不可能向樊芸那样给整个预算报告提出专业的建议,但他可以代表像他一样关心科技投入使用绩效的老百姓来提问。如果每个专业领域的代表,都代表自己背后的群体来提问,那么积少成多,最后就是一个对预算全方位的审议。
发到代表手中的预算细目有厚厚的3大本。尽管只有一天多的审议时间,但李斌还是把几大本国家账认真地翻了一遍,并且还发现有两个数对不上。于是他向旁听的工作人员提出了疑问。几个小时后,财政部的工作人员答复他,确实有一个数写错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进进是连任两届的代表,这次对预算审议他是有备而来。
沈进进说,前几次会议,作为人大代表审议预算时,总觉得自己没话说。这次再次当选人大代表后,他觉得这5年,应该努力提高预算审议的能力,履行好看国家账本的职责。此次参会之前,他专门找了一些财政学方面的专家,了解我国预算编制和审议方面存在问题,并且还写了一份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建议提交给大会。
本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