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勇
(2013年1月10日 )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交流经验,研究2013年工作。下面,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讲三点意见。
一、2012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情况
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有经济总体平稳运行。1-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下降6.9%;累计上交税金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同期全国税收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天津、上海、四川、贵州、重庆、宁夏、西藏、新疆8个省(区、市)实现效益同比增长。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为地方经济稳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各级国资委紧紧围绕“十二五”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两新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把握“一个基调”,抓好“两个提升”,发挥“三个作用”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加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各地普遍建立了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协调机制,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形势、调整策略,超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合作,提高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管理,降本增效,加大风险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北京、江苏、宁夏等地积极开展企业经济运行督导,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跟踪,加强动态监测和风险警示,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上海推动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措资金350亿元,企业财务成本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下浮33%,青海、大连、宁波等地积极指导企业合理选择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山西推动省属煤炭产业与电力、钢铁等八个相关产业协同联动,实现了产销量持续增长,安徽、四川等地引导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黑龙江、吉林、云南、陕西等地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福建引导所出资企业开展与台塑对标,提高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地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建设规范董事会,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江苏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完成公司化改造,80%以上子公司成为股权多元化企业,重庆市属国有工商企业一半实现了整体上市或主体上市,河南、湖南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云南、厦门通过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深圳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全部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大多数,河北面向全国选聘外部董事。安徽、江苏等地加大收入分配调控力度,重点做好企业内部分配结构调整工作,工资增长向一线职工、高技能岗位倾斜。黑龙江全力推动驻黑中央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并启动了全省厂办大集体改革,重庆制定了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改革方案。一些省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出台了系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省属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引导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优势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培育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2012年共有1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各地积极利用产权市场推动监管企业结构调整和低效无效资产转让,2012年全国产权市场公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866亿元,平均增值率达到19%。上海通过化解税务、债务、职工安置等难题,累计完成1900户非主业企业和壳企业的退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了对停业歇业企业的清理工作。山西按产业链进行战略重组,推动煤炭企业向煤化工、电力产业延伸。山东等地支持企业走出去并购重组,取得了较好成效。各地打破区域界限,积极开展“外引内联”,推动监管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外企业、省内企业间的合作,今年共有15个省(区、市)与中央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对接活动。辽宁、黑龙江、四川、甘肃等地积极推进监管企业跨省联合重组,通过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海南积极开展市县水电资产和资源重组整合,福建整合全省稀土资源,北京完成了8个区县粮食购销企业重组,陕西等地推动省属监管企业与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各地普遍加大了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河北推动钢铁、煤炭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发展钢材加工配送、先进装备制造业。青岛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多媒体、智能交通、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辽宁、新疆等地发挥大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层次。许多省市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上海安排30%以上的国有资本收益支持企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山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实施重奖,广东出台省属企业创新发展考核办法,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考核支持力度。天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引导企业由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
(五)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国资监管组织和法规体系建设。浙江、广西、湖南全部地市单独设立了国资委,且均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安徽、江西90%以上县(市、区)明确了国资监管责任主体。继湖北、山东颁布省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后,辽宁、江西等地全面启动了地方国资监管法规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14个省级国资委的监管覆盖面比上年有所扩大,广西、内蒙古等地将金融企业纳入监管范围,湖北、深圳等地将文化、科技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半数以上的省(区、市)国资委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覆盖面超过90%。各地普遍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河南、山东等地在地市级国资委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河北开展对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估。各地组织开展了监管企业户数清理,初步建成地方监管企业名录库,全国国有企业月报动态监测范围从地市扩大到县级,初步实现全覆盖。
(六)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在总结国资监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监管企业特点,进一步探索规律,创新机制,整合监管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省级国资委开展了经济增加值考核。辽宁对主业突出、经营稳定的企业,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权重由10%提高到40%。上海、天津等地对监管企业开展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山东、甘肃等地健全了重要子企业和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已覆盖到全部省级国资委及其选择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湖北实现了全省国有经济运行监测全覆盖。江西建立了“重大事项台帐制”、“集体会审制”和“专报制”三级管控制度。天津将国有产权管理由事中审核向事前服务指导、事后监督检查延伸,由境内向境外延伸,由传统监管向信息化管理延伸。各地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外派监事会工作,许多地方建立了定期向同级政府专题汇报、向有关部门报送监督检查报告的制度,强化了监督成果的有效运用。
(七)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的进展。积极开展国资委系统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去年有13名来自地方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局处级干部到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挂职锻炼,广西、山西、西藏、河北、浙江等地国资委及国有企业人员与中央企业之间互派挂职干部103人,国务院国资委向山东、海南、内蒙古国资委推荐外部董事人选27人。我们还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高管。各地普遍加大了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工作力度,依靠地方、联合部门、协调各界,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加大指导监督工作力度,普遍成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其中20个省级国资委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许多地方建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机构性质、编制和职能等问题。大部分地方都制定了指导监督实施办法,指导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
(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各地按照中央和地方党委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以创先争优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普遍开展了基层党组织调查摸底、分类定级、整改提高和晋位升级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开展领导班子综合考评,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共青团和统战工作,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着力开展惩防体系建设促进活动,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过程监督,严肃查办案件,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维护企业稳定、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敬意和问候!
二、2013年国资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部署和要求上来,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贡献力量。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进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做好今年国资监管工作,要突出稳中求进、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中求进,就是要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全力确保国有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推动国有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上来,转到调整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上来,转到强化创新培育发展动力上来,转到完善监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上来。要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稳定增长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当前经济形势看,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增长既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增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不断完善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增速将在相当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扩大出口前景并不乐观,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扩大也需要一个过程,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将使国有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来看,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处于深度下滑状态,亏损企业增多,债务规模过大,利息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加大。各地要充分认识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引导企业抓住发展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好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以至全国实现稳增长目标作出贡献。
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所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分析机制、重点企业综合分析机制、企业重大事项综合协调机制,密切关注监管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企业通报情况、提示风险。积极协调各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要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市场调研,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成本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严格规范职务消费,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要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查找差距,找准薄弱环节,针对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抓好管理提升,建立管理改善和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重大事项集中管控,提高集团管控和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企业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推动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加强投资和资金风险管控,优化债务规模与结构,严控资产负债率过快增长,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活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还需要深化和完善;规范董事会建设还处于探索完善过程中,“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在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还没有完全分离,离退休人员管理、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重发展、轻改革的倾向,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要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鼓励基层和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力争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积累经验,推动面上改革不断深化。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三是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要指导所监管企业依法规范各类用工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模范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四是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逐步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今年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将全面启动,各地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多方筹措改革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做好所在地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衔接和协调工作。今年重庆、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地将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改革探索,希望各地摸清情况,积极研究有关措施,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基础。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结构调整是国有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围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重要资源、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目前,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型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一些企业发展还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一些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不少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各地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结合各地情况,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年国资监管的重要工作,统筹考虑,稳步推动。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根据国有企业现有布局状况和功能定位,立足本地,综合考虑国内外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做强做优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要按照完善产业链、优势互补原则,积极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资源整合,加快辅业改制重组,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要引导大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不搞产业链通吃,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把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工作,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引导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对产业集成和提升的带动作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考核导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创新作用,加强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基础,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国务院、省(区、市)、市(地)三级国资监管机构相继建立,大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等机制不断完善,产权管理不断加强,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和收益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发展。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有增加的趋势;经营性国有资产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政出多门、监管规则不一致、资源配置分散;出资人职责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还不到位,存在较大的交叉重叠,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强,行权履责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履职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进一步加强各类国有资产监管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总结近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落实“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规定,确保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目标、主要任务的协调一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健全国家出资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健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统计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优化整合现有法规资源,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四是要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产权结构国有企业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和方法,整合监管资源,提升监管合力。要进一步健全向本级政府报告、与相关部门协调协作以及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完善国资监管工作大格局。
(五)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特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要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努力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进一步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共青团和统战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国有企业先进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严明政治纪律为重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综合素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新闻宣传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舆论环境,社会各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认识不统一,甚至出现“唱衰国企”、“妖魔化国企”和“全盘私有化”等言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新闻宣传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走进国企,加强正面引导,特别是去年中宣部组织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各地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工作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大力宣传广大干部职工爱国奉献、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干事业的精神,讲好国企故事。要指导企业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处置水平,积极运用好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
各级国资委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繁重任务和使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挑战,要履好职、尽好责,必须加强我们自身的各方面建设,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打铁先要自身硬,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越要大力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的根本保证。要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牢牢把握旗帜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牢牢把握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推动国有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骨干作用;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奋力开拓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
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所监管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些已经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就没有能力甚至是没有资格指导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各级国资委干部职工要始终瞄准前沿领域,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特别是要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要结合国资监管工作特点和机关干部队伍实际,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机制,优化完善机关干部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科学监管能力,掌握国资监管规律、企业发展规律、经济运行规律,全面了解企业情况,确保监管措施有力,监管结果有效。二是改革创新能力,善于不断总结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敢于进行新创造、开创新局面。三是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善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化解各种突出矛盾,确保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四是战略引领能力,培养全球思维、战略思维,统筹局部和整体,兼顾当前和长远,更好地谋划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局。
三是要强化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国资监管机构作为代表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直接面对广大国有企业。我们不断要求国有企业加强管理,自身的管理首先要搞好。要以决策更加科学、运转更加高效、行为更加规范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强化机关管理,着重提高四个方面的水平:一要大力提高管理制度化水平,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对制度推行情况的有效监督和持续跟进,严格遵循行权履责程序。二要大力提高职责配置科学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努力做到权责一致、权责对等、分工合理,避免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提高机关内部工作的协同性。三要大力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抓住工作流程核心节点、关键节点进行梳理,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推行政务公开。四要大力提高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提高机关工作运转效率。国务院国资委从去年开始在委机关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运用ISO9000系列标准全面推进机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在进展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相信会对提升机关管理水平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四是要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国资监管队伍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精神,统一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把中央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已经制定了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对党委班子和机关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监督落实。各地国资委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尽快建立健全或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改进作风提供制度保障。转变作风要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坚持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多听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呼声,他们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让企业和干部职工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主动到矛盾和困难集中的企业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力戒空话套话。要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要遵守廉政准则,严于律己、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
临近春节,大家要督促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要关心职工生活,走访慰问老同志、离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春节要到了,借这个机会提前向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节日愉快,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