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本报记者 李晓闻
春运临近,车票抢购白热化。20日,12306网络订票系统显示,2月8日(腊月二十八)当天去往东北、西北等多个方向的热门车次卧铺票不到两小时就被抢光(本报1月21日C02版曾报道)。
网上抢票惨烈,火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则大多让人空手而回,多数农民工的购票渠道并不畅通。这部分被网络抢票技术门槛挡住的人,他们本应平等的购票权利如何才能得到保证?
推出网络购票和电话订票,原本是为了拓宽购票渠道,对一般人而言应该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春运的购票大军中,农民工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生存环境、接受新事物程度的差异,不会网购的农民工显得无所适从,这无疑是另一种新的不公平。
如今,买火车票的渠道确实多了,但农民工能顺利买到票的几率其实更低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多考虑一下购票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切实保障他们都能顺利回家过年。针对农民工群体,是否可以提前开放购票,或者为农民工预留一些火车票?能不能给农民工购票开辟专门的通道?春运期间的“农民工专列”是否可以再多一些?
买火车票,这件原本相对简单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让原本就眉头紧锁的返乡农民工又多了些唉声叹气。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不应因此而变得苦涩,多想想办法,确保购票机会均等,让农民工顺利回家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