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网10月11日讯 (记者 魏婧)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一些地方屡有开征拥堵费的动议,但都没有真正落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近日正式发布,该规划透露北京将可能出台拥堵收费及相关配套措施。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214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人反对征收拥堵费,仅14.7%的人认为征收拥堵费对治堵有明显效果,66.2%的人认为,治堵更应该从城市规划、道路施工以及交通管控等方面入手。受访者中,有车族占61.4%,无车族占38.6%。
民众超过七成的反对声音恐怕并不是针对拥堵费本身,而正是针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节。
虽然征收拥堵费是科学、合理的,也是有国际经验可循的,但是并不代表拥堵费就一定能解决拥堵问题。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是不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制定、调整,制定的标准是不是足够细化、合理化,相关配套措施是不是具有可行性,所征款项的去向、用途如何……,这些才是决定拥堵费能否改善拥堵状况的关键。这些年,公众对于道路执法者罚款之滥、罚款去向之不透明已经啧有烦言,如果再开征拥堵费,又将如何保证其公平、公正、公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拥堵费要想顺利实施,必须处理好大量的细节问题。
针对拥堵收费一事的公平性,有网友还单独揪出“公车”作为首要质疑对象。“华为研发作者张利华”发微博说:“公路不是免费品,北京治堵车收拥堵费是正途。提出这项建议的著名经济专家忽略了北京有大量的公车行驶在路上,而公车车主所有的杂费如停车费、拥堵费等都是公费报销的。中国有全球最庞大的公款消费群体,因此很多政策不能用通常的经济学原理去界定。”
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公车运行有必要交待清楚,否则便破坏了公平性原则。
另外,有网友还提出,治堵应该多管齐下,拥堵收费政策一旦实施,则需要配备一系列其它政策予以补充。网友peter_濤就表示:“看来治堵还得靠钱,但正确做法是平时过路费打折,实行惠民政策,周末节假日原价或增收治堵费。走应急车道者拍照多倍收费!”
从海外城市治理拥堵的经验看,针对路权使用征收高额费用的确是成功模式之一,欧洲部分国家以及亚洲新加坡的实践都证明了其实际效果。只是就中国而言,类似的收费尝试却很难避免“被争议”、“被反对”的尴尬。
但最近成都市出台的一项政策却让人眼前一亮。据悉,为方便市民在尾号限行期间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成都市于10月10日至明年6月30日,推出限行区内44条公交线路全免费等6项惠民措施。
利用这种措施鼓励更多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既能减轻民生负担,也能促进节能降耗,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举措。如果将这种方法借鉴到北京治堵政策中,是不是要比单纯的收取拥堵费更人性化,更易于百姓接受?效果也许会更好。
因此,从成都市的举措来看,中国式治堵特色道路潜力无限,尚待开发,而不是只能靠收费来实现。
此外,中国城市拥堵问题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公共交通不发达、城市中心经济区规划不合理,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税费增加即便可以遏制部分用车需求,也难以起到实际治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