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家族家信曝行业现状:纺织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2012年09月10日10: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荣氏家族 棉农 统税 行业现状 一棉 纺织企业 棉价 棉花价格 高端市场 家信

荣宗敬私信回顾:纺织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21世纪网独家报道

“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

此言,出自旧中国的棉纺大王荣氏家族荣宗敬。

当时,是1934年6月。时过76年,此言仍是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写照。

76年,中国的纺织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却又似乎什么都没变。亏损、裁员、停工、倒闭……这些字眼再次发生在我国的纺织企业身上。

据了解,我国的化纤年产量已超过3500万吨,占全球比重超过60%;纺纱能力已占全球总量的50%,这些数据证明,我国已然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大国。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纺织大国陷入了如此困境?我国纺织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从荣宗敬荣德生到荣智健:这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

从面粉厂、纺织企业到中信泰富,荣氏家族延续并发展的庞大商业帝国,是中国近百年来实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传奇。(编者注)

棉花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针对纺织业的困难境遇,无锡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正明对21世纪网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本上涨,而产成品价格却不断下降。其中,国内外棉花之间巨大的差价则是最主要的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近日也公开表示,“中国的棉花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由于实行棉花收储和进口配额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棉花价格大幅高出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创汇约100亿美元。”

想要知道上述两位业内人士所指国内外棉价的差异,还得从2011年说起。

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以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防止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在2011年新棉上市时,国家给棉花划定了统一的最低收储价。

2011年10月份前后划定的最低收储价为每吨棉花19800元,由供销合作总社的棉麻公司进行统一收购。

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且价差不断拉大。截至8月中旬,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已高出5000多元,价差较年初扩大67%。

同时,进入9月份,我国将启动新年度棉花收储计划,收储价为20400元每吨。

业内人士担忧,高价收储将进一步拉大国内外棉花价差,从而使得国内纺织业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生存更加困难。

“棉纺企业的原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5-60%左右,国内外市场棉价这么大的差异,以至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普通棉纱价格甚至还低于我国市场的棉花价格”一位行业内的专家告诉21世纪网。

与此同时,我国棉花进口实行配额制,纺织企业不能随意进口国外棉花,这些企业只能使用高价的国内棉花,而正是这一因素最终导致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奇怪的是,在管制棉花进口的同时,国家对纱、布等商品却并无任何限制,一些企业大量进口国外低端的纱和布,这一举动更加深了国内纺纱产能的过剩。

“我们建议国家迅速调整棉花政策和改革棉花流通体制。保护棉农利益的出发点虽好,但是划定统一收储价的举措,实际上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弊大于利。保护棉农利益还是建议学习美国模式。”陈正明对此指出。

据陈正明介绍,美国政府为直接补贴棉农,如种植棉花,棉农可按照种植亩数获得一定的补贴;同时收获时,棉农还可以按照棉花产量获得奖励。

此外,美国的棉花协会还帮助棉农培育优良品种,教棉农最新的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帮助棉农开拓市场,以便棉花收获时顺利销售。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