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农民工返乡潮乍起 产业升级转移大势所趋

2012年07月26日15:2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农民工 珠三角 产业转移 产业分布 产业升级 返乡 产业链条 板块整体 2008年 电子行业

【导读】珠三角电子行业老板频频跑路,农民工返乡潮乍起。7月25日18点,经济之声评论:经济不景气,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中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东莞塞车,全球缺货",昔日珠三角的IT制造业在全球的IT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珠三角的电子业正遭受着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冲击。6月末,一家自称"行业五强"的知名LED企业愿景光电子资金链断裂破产,最新的消息是深圳宏利莱电子厂老板跑路,供货商货款成泡影。上游跑路潮不断蔓延。

去年以来,深圳电子业几家资产过亿的知名企业相继倒闭跑路,今年这股跑路潮在珠三角的电子业中继续。7月8日,深圳观澜宏利莱电子厂人去楼空,生产线仪器不见踪影,只剩下几十箱手机电池半成品,几十名供货商货款打了水漂。供货商们说,他们从2005年这家工厂开业开始,就一直和工厂保持合作关系,货款的结算时间都是商量着定的。

"没想到现在却发生了这样的事。"东莞长安镇一家做解码板的电子公司负责人也说"不断有小电子厂倒闭清算。老板跑路,如果影响大的,劳动仲裁部门有时也会介入调查,对被欠薪的农民工给予适当补偿,但基本都是杯水车薪"。

有电子制造业十多年经验从业者感慨,"现在可谓模具论斤称,产线白菜价",买条产线的价格相当于几年前的十分之一。

东莞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说,珠三角电子行业目前主要靠出口,受外围经济的影响很大,现在原本的一些客户订单都被东南亚国家吃掉了,还有部分企业甚至有意愿把工厂迁到东南亚国家。市场环境不好,订单少得要命,直接引发农民工的返乡潮。

深圳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经理说,现在市场状况非常糟糕,订单锐减,农民工返乡情况就跟服装行业一样,估计今年一直到年底都难以好转。不过,也有制造商并不过分悲观,认为这只是行业传统低谷。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行业每年六七月份会比较淡,可能八月份开始会好一点,期盼农民工八月份开始回来。"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张立栋,评论这个话题。

有观点说,"五穷六绝七断粮"是电子业的传统不景气周期,这个夏天珠三角的电子业可谓雪上加霜。和其他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样,IT制造业也在经历一股"返乡潮",老板们叫苦不迭。而且,这股寒流正在向下游曼延,尽管是暑期促销期间,有记者却在珠三角地区几大电脑卖场看到不少空置转让信息,早些年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只能够成为回忆。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珠三角地区的电子行业已经经受了一次考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珠三角地区的电子行业在这个时候陷入低潮?

张立栋:上游的这些企业发生了倒闭,包括老板跑路的情况,其实这个产业从下游来看的话,情况是依然的,我们举一个最新的例子,国美电器半年报是九年来首次出现中期的预亏,再加上前不久家电板块整体下跌,这都是先行的指标,说明内外不环境的恶化还是在持续,从内部来讲主要是产业的产能过剩,包括成本上升和库存严重,彩电、手机、LED等这些家电行业、电子产品的需求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下滑,从外部来看的话,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到最近一年的这个欧债危机的这种影响还是在持续的进行。

如果珠三角电子大厂批量倒闭,这个目前全球最完整的、经过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将要出现断层。怎么才能防止产业链出现断层现象?

张立栋:其实专家的意见是说,产业链中这些地区形成了比较好的一个从产业上的终端、低端,比如说从初级加工到高级加工到创新集成等等这样的产业链条以及形成了比较规模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由于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外需的下降,很多厂商东南飞,就是向东南亚迁徙,这样会形成在这个产业链中出现新的不平衡状况。

但是在我看来,产业链的形成其实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最理想的模式当然是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开始逐步的转移,比如说这些初级加工和简单加工进行一个转移,但是现在可能一些比较高级的一些形态,比如说创新集成的一些企业也转走了,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担忧。

但是我想出现这种断层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它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企业对于投入和成本的一个计算。

如果进行产业升级就像您刚才谈到的人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拿钱买到的,这样的升级我们还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张立栋: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目标,所以说在短期内它是一定有阵痛的,是有成本的,需要克服的最大的一个障碍我认为是心理障碍,具体来讲就是企业现在需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预期的引导,我们要告诉企业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这个成本上升就包括我们原来的政策红利,包括我们低价资源的红利,这是不可持续的,一定要在企业层面形成一个很明确的预期,这种预期不能出现波动,如果政府层面的有些政策出现了反复的话,就会对这个预期造成很不良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要从心理障碍层面进行一个排除。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如果说我们的产业升级过于快速或者过于用这种硬着陆的方式实现的话,也会有一些很大的负面效应也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缓解矛盾,比如要通过减免税或者提供过渡期的这种补贴这样的一些措施来减缓这种硬着陆的风险。

任何一种红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永远靠政策吃饭。从目前来看,电子行业除了订单减少之外,还有大量电子老板在为众多农民工提前返乡而忧愁,这个时候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应该如何解读?

张立栋:有一个周期性的因素,这个行业中的每年6、7月份确实比较淡,从8月份开始会有一个好转,很多农民工在中西部的劳动力输出一些大省,他会在这个月份会出现一个农忙的现象,所以很多的农民工在这个时候选择返乡,是一种自然的状况。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厂子的破产或者由于对破产预期的这种强烈,导致了他们提早回家,这种情况也是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比如产能不足问题和需求不足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调整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工还是会部分回流的。

另外我想说产业转移当然是一个大的趋势,很多劳动力输出的大省都建立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其实这些园区也可以部分的解决就业,那么在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其实也可以顺应这样的潮流选择在中国境内进行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产业转移,适应这样一个潮流。

其他观点:

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黄新飞分析,欧债危机仍在继续,这是很多外向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最大原因。同此,企业背负的税收过重,也是一个原因。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应该理性看待民工提前返乡。首先,这次远不如金融危机时期那么严重。其次,这种返乡是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随着未来产业分布、劳动力分布日益均衡和合理,东中西部都将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并能够承受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不过,如果返乡情况加剧,东部的用工问题就会更突出,中西部的就业压力也会更大。"相关部门应早做准备,关键要以财政政策为着力点,同时设立公开透明的引导平台,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更加合理。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分析,这次民工提前返乡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当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需求有升有降。升指的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上升,降指的是对低端、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因此,对长期从事于简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民工来说,能否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出路是关系就业稳定的一大因素。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