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贫富差距:富人狂买黄金 穷人拼命存钱

2012年07月16日08:5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香奈 贫富差距 悉尼先驱晨报 泰晤士报 奢侈品牌 观点报 共产主义 英国皇家造币厂 中国GDP 游客

中国的“富豪”们不仅在国内千夫所指,也越来越为全球规范的社会鄙弃,而那些豪华昂贵的名车正在成为他们可鄙的招牌。近来,在新西兰,一些中国留学生狂购豪华车已成当地街谈巷议的新闻。一家电视台在采访当地宝马、保时捷甚至奔驰经销商时,他们个个咧嘴而笑。在新西兰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展示豪车。一位宝马经销商说:这些中国孩子只爱好车,有几个每两三个月就买一台,一个孩子留学不到一年,就在这里买了一台Z5敞蓬跑车,一台M3和一台X5宝马吉普。

一位宝马经销商说:这些中国孩子只爱好车,有几个每两三个月就买一台,一个孩子留学不到一年,就在这里买了一台Z5敞蓬跑车,一台M3和一台X5宝马吉普。

令这些经销商分外吃惊的是这些中国留学生的付款方式:“他们一般不用信用卡,几乎从不分期付款。一次一少年留学生托管人来购车提来一个皮箱,他说这里有15万美元现金。我让店里的两个店员过来数钱。上帝啊,这是我们这辈子看到的最多的现金!”

中国的“富豪”们不仅在国内千夫所指,也越来越为全球规范的社会鄙弃,而那些豪华昂贵的名车正在成为他们可鄙的招牌。难怪谈到中国阔少的绑架案时,一位新西兰华裔女性直视镜头说了两个字:“活该!”

中国留学生们如此挥金如土,带动了当地两类行业应运而生:一种是为留学生“做分”的——因为这些留学生声色犬马、成绩不佳而又多金,就有中介公司“保驾、做分、挣钱”。

记者采访了一个中介机购,画面录音电话中一个稚气未脱的声音说:“我英语进修成绩有两个是C,一个是B,你们能帮我做一做,延一延吗?我想快办一些,钱不是问题。” “阔少”的来源地通常是北京和东北.

想当年,外国人来中国,对中国文化是毕恭毕敬,充满神秘向往和敬仰。而今天,就在我们大把大把把银子洒在巴黎,洒在纽约洒在世界各国豪华场所疯狂挥霍的时候,我们却得到了世界的白眼。

据“老佛爷”所作的调查显示,中国顾客最喜欢购买的商品依次是:名表、珠宝、皮具、香水、时装。

有的人,一脸有钱的样子,走路都理直气壮.大声呼叫同伴,不断高声打电话,还有的高声质问电话另一端朋友的, 喂,我现在在某某店,你到底要多钱的香水?新款的才几千美金,你要不要?

Chloe的中文导购Zhoumi说,平时接待的顾客80%是中国人,而且消费能力很强。那气势.仿佛人就在刘家窑的旧货市场或者大红门的旧家具店.而眼前的路易威登和夏奈尔们仿佛是一对破烂任人随便拎走. 同胞们在海外购物时的气壮山河和大义凛然也不得不令人有几分佩服.

一些热门款式也成为中国顾客的“定点打击”对象,对此部分商家采取了限购措施。

近年来,成群结队的中国顾客成为了“老佛爷”一景。不少中国顾客反映称,在这里购物感觉像是回到了国内。 图为中国顾客退税点取现处

中国顾客的疯狂涌入大大超越了商场接待能力,休息区经常人满为患。

2012年1月4日,一家商铺在门上打出“购物免税,内有中文翻译”的广告。

“他们总是被大巴拉到一个专为中国人开放的后门进去,‘血拼’完毕之后再从这个门坐上大巴扬长而去。

退税点附近,一群结束购物的中国顾客坐在楼梯上,疲态尽显。

一家商铺在橱窗上打出中文广告。

中国顾客贪图便宜的消费习惯也为一些违法摊贩带来商机。

就连中国顾客也开始抱怨,“这里的中国人太多了!” “老佛爷”每年都有按照中国习俗以浓郁年味装扮商场的传统。

陈阳曾是澳大利亚一家著名预科学校的学生,现在在悉尼大学就读,在回杭度暑假之前,他在QQ上与国内的同学联系说,留学预科生的生活,在国内时很难想象. 陈阳要说的,与2009年网上惊爆的一则新闻有点类似:“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LV包”。这些真相曾经令他大为吃惊,这些真相也绝少有父母知道。但这正是某些人经历的真实预科生活。在这所一半以上留学生都来自中国的学校,陈阳发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走在校园里,男的、女的,拎的、挎的,从“老花”到“棋盘格”,满眼都是LV包包,其中不乏昂贵的限量版(特别声明:绝大多数是正品)。陈阳认识“四瓣叶”的经典花纹,在国内,这是奢侈品的代表作,一般一个LV包价值万元以上。

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背着LV经过悉尼海关,女报关员问他的LV包多少钱,听说是1800澳元后,立即开玩笑说,“你好有钱,我想嫁给你”。

为什么都买LV?陈阳说不出特别的理由,也许是潮流,也许就是空虚、无聊。或许有两个背景值得注意:第一,能把孩子送出国的,多数人出身“非官即富”的家庭;第二,即使是平民家庭,为怕孩子吃苦,总是竭尽所能提供经济支持。财富的标志不仅仅是LV。我有一个同学,第一年买奔驰,第二年换了宝马。朋友中,买好车的大有人在,悍马很常见,开宾利也有。

女生上课都化妆,烟熏妆也不算夸张,素颜的基本不见。澳洲空荡荡的顶级大商场里,总有一群中国留学生在选化妆品,包括Lamer(海蓝之谜,比兰蔻更为高档的一种化妆品,一瓶面霜一万多)。许多女孩子硬着头皮也会买,要么提前把自己的嫁妆透支了,要么傍上一个供吃供住的男友,用省下来的钱买东西。

2009年,央视一编辑写的书里抖出一个劲爆消息: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LV包。有人质疑这是真是假,陈阳觉得很无聊。他不乏这样的校友,当然为数不多。更普遍的是这些词:赌场、妓院、帮派、同性恋,一切都是公开的,甚至是合法的。

赌博在澳洲是合法的,我听说预科班里有个同学一夜豪赌输了50万,这是少数。不过偶尔玩一下的人不少。遇到事,有人会找帮派解决,黑社会也会在留学生中收个保护费招点小弟。色情业也是合法的,广告就登在报纸上,明码标价。朋友圈里就有人招妓。女生做妓的也不夸张。不过我没见过中国人做这个。

“因为你寂寞,你要有朋友,你认识的不可能是一个人,于是,你就进入了一个圈子。”成绩好不好会分圈子、玩不玩名车会分圈子、用不用名牌会分圈子、是不是同性恋也分圈子。“所谓圈子,有大有小,有具体有抽象,有某种共同点,朋友的朋友也能串联在一起,然后一起从事一些特定的事情,例如钓鱼、打牌、旅游、逛街、夜店、飙车,好坏都有。” 据说陈阳的预科学校原来只有一层楼,后来和中国的中介关系搞好了,源源不断送进来的学生坐满了整整四层。现在学校里一半以上的国际学生都是中国人。还有人干脆毕业后就留在澳洲办预科学校了。

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各大媒体都不厌其烦地播放奥运纪念金币的售卖信息,说是仅有1000套,“难得的保值品,欲购从速”。疯狂轰炸了几个月,售出的肯定不止1000套,否则连广告费也赚不回来。只是不知道买了纪念金币的人收益如何。

而今,2012年伦敦奥运即将来临,中国人追逐黄金的游戏,再度开启。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随着中国人对黄金的追逐,奥运会提前开始,中国观众、百万富翁和商人突然热恋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纪念金币。交易商说,限量版金银币刚登陆中国市场,就上涨了40%~50%。据说许多纪念币是精明的中国游客回国时放在行李里带回来的。

英国皇家造币厂却说,发行奥运会纪念产品不是为了让顾客去投资,而是为了鼓励纪念币成为富有感情的货币,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家宝。

但是,中国人不这么想。一位北京交易商说:“中国人热爱黄金,它是便于携带的财富,而且中国有赠送礼物的习俗。”另外,奥运纪念币对商人而言是理想的礼品,这使得他们在中国官员眼里成了慷慨、有思想、有原创性的送礼者。

当然,存金币只是中国人存储财富的一种方式,购买奢侈品也显示出中国富裕阶层的经济能力。据法新社报道,中国本土企业也盯上了这个市场,开始努力打造本土奢侈品牌,试图说服中国的富人,放弃他们的香奈儿时尚精品和波尔多红酒。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