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外贸出口“拐点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我做了20多年毛巾,没有看到过这种惨状。订单量比2008年差50%,订单普遍压价15%。企业本来利润就不到5%,丝毫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只能尽量少亏损!”由于只有不足三成的开工率,广东东莞市兴业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石文一脸无奈。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外贸出口的基地。然而,欧美市场的萎缩,使这里昔日的制造业繁华仿佛已经淡去。在东莞,像兴业针织这样一家年出口额1500万美元的小企业,一天不开工就会亏损约3万元。
“去年,我去泰国看到,工人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多元。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丧失,加工制造业不转型的,就是死路一条。”廖石文预计,如果出口形势没有好转,今年当地1/3的毛纺织企业要倒闭。
据广东省外经贸厅介绍,由于成本的原因,相当部分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耐克鞋在东莞最大的代工企业东莞裕元鞋厂去年出口下降超过17%。而且,在当年东莞市557家关停外资企业中,微小企业占了96%。
2011年,广东省出口5319.4亿美元,增长17.4%。2012年,广东省提出货物出口预期增长只有7%。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说:“广东经过30年的发展,高速增长已成为过去,平稳持续增长将成为常态化。”而外贸出口当前已进入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拐点成为业内共识。
广东外贸的变化在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同样存在。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郭心亮说,现在企业最大问题是利润下滑非常厉害。3个月内的出口订单约占60%,企业硬着头皮在做很大程度上是保市场、保就业。很显然,外贸出口的黄金期没有了,拐点出现了。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行业洗牌的机遇。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对此认识深刻。但也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再次错失自身转型升级的机遇,在政府的再一次“救市”下进行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浙江飞力五金弹簧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立飞说:“企业只要搞研发、降成本,市场总会有的。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制订产业目标时不切实际,提出一个工业园区几年内要达到100亿元的销售目标,但这些销量的背后需要多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支撑?摊子好铺,但转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这种忧虑在山东等地的企业界也普遍存在。山东万达宝通轮胎公司总经理姚新军说:“今年国家出台市场准入政策,抬高了门槛,但仍有轮胎项目不断上马。国家应当强化产业政策执行力度,减缓产能过剩局面。”
作为全球最大色织布生产企业负责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也认为,如果政府方面过度保护落后,会使得规模小、档次低、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治理起来难度加大,从而破坏产业升级的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已错过一次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中国最大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重复建设。在一段时间内,要敢于承受因调整引起的阵痛。
当前,外贸出口形势的恶化已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董小麟说,长期以低工资来雇人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加上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中国的低端产品只能走出去,或者做技术难度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近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技工技师都在增加,有条件进行转型升级,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
尽管品牌建设道路漫漫,但部分行业优势企业已迈出步伐。在广东花都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广州锦淋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并不为眼前的招工难而忧愁,这家几百人的小企业在做出口贴牌同时,已在国内市场经营自有品牌SEARCHBAG。他说:“我想做中国的香奈尔,现在用外单养内单,把赚的钱投入品牌建设。”
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来说,传统市场份额不能随意丢掉。中国外贸出口60%以上仍在欧美等传统市场,短期内新兴市场无法替代。“欧美发达国家对商品的质量非常挑剔,但有着比较成熟的市场信用,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对传统市场的深耕与坚守。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新兴市场未来发展也值得担忧。”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半月谈网/记者吕福明 付航)